您的位置 健康 > 养生 >

小寒节气到了,进补得当,一年不受寒!年味渐浓,准备过春节啦

1月6日5时30分迎来“小寒”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正式开始此时节,正值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时段,“滴水成冰手难舒”,但年

1月6日5时30分

迎来“小寒”节气

标志着季冬时节正式开始

此时节,正值一年中最寒冷的“三九”时段,“滴水成冰手难舒”,但年味也越来越浓,人们开始进入“忙年”的节奏,着手春节的各种准备。

- 小寒三候 -

● ● ●

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雁北乡丨小寒之日“雁北乡”,这个“乡”是趋向,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是为先导。

鹊始巢丨小寒后五日“鹊始巢”,喜鹊噪枝,已经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了。

雉始鸲丨再五日“雉雊”。雉是野鸡,阳鸟,雊(gòu),求偶鸣声,这时,早醒的雉鸠就开始求偶了,早春已经临近。

- 小寒养生 -

● ● ●

减甘增苦

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 禁忌吃什么?

1.少食性寒凉的中药,如金银花、薄荷、西洋参等,以免伤脾胃阳气。

2.切忌各种黏硬,生冷瓜果、冰淇淋、冰冻饮料等。

3.忌各种寒凉食物,如绿豆、绿豆芽、柿子等。

· 适宜吃什么?

1.日常饮食可选择高热量、性偏温的食物,如芝麻、栗子、牛奶等。

2.这个季节的养生原则是敛藏精气,固本扶元,以“防寒补肾”为主,进补食物可选择栗子、大枣、桂圆肉、淮山、莲子、枸杞等。但体质偏热、偏实及容易上火者,则注意凉热的合理搭配。

“冬练三九”有讲究

小寒至大寒的这段时间,正值三九,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能够增强身体御寒能力。

俗话说“冬练三九”,但小寒时节的运动原则是,一要在日出后才开始锻炼,二是准备运动不可马虎,应待身体暖和后再脱衣锻炼。

运动要适度,以养胃气,莫要练到大汗淋漓。锻炼后要及时穿衣,避免寒邪侵袭。

懒惰会让人心情越来越糟糕,当中午或下午有温暖的阳光和清新干爽的空气时,不妨多到户外去散散步,你会感到精神焕发,思路清晰。

小寒注意“三暖”

暖头:“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人的头部是平衡整个身体热量的最主要部位。此时,身体处于适应寒冷天气阶段,若头部受寒,极易引起感冒。

暖足:冬季时,大多数人的脚部温度偏低。脚底有很多穴位,受凉后会引起人体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慢,抵抗力下降,极易诱发感冒、心脑血管病、气管炎等。

暖背:背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背部保暖不当,风寒邪气极易入侵,耗损阳气而致病,或者旧病复发加重。

小寒“保胃战”

小寒时节,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有胃病的老年人容易旧病复发,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此时节,老年人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饮食宜选温软、淡素及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忌食生冷,戒除烟酒。

- 小寒民俗 -

● ● ●

· 吃菜饭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此外,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等。

· 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 腊八粥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粥中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养气血、驱寒强身的功效。

· 补膏方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膏方进补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 九九消寒图

古时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冬季,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字每字九画共九九八十一画,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 准备春节

小寒时节,天气虽然寒冷,但市场上火红的春联,吉祥的福字,无不在提醒着人们,旧岁已近暮,新岁将登场。

“小寒大寒,准备过年。”1月2日逢腊八,“过了腊八就是年”,而随着小寒的到来,年的味道将愈来愈浓,身在异乡的人开始收拾心情,整理一年的行囊,准备回家过年,而家里的亲人则开始忙着备置各种年货,期盼着远方的亲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