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健康 > 养生 >

数百位中美专家献计“健康中国·健康湖北”,第九届中美健康研讨会在汉开幕

2019年11月2日~3日,第九届中美健康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来自中美两国的数百位专家学者以“健康中国·健康湖北”

2019年11月2日~3日,第九届中美健康研讨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来自中美两国的数百位专家学者以“健康中国·健康湖北”为主题,围绕人民健康改善和全球健康发展等诸多议题展开讨论。此次研讨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承办。

在开幕式环节,来自指导单位、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领导和嘉宾分别发表了讲话和致辞,表达了对此次会议召开的祝贺,并对推进健康中国、健康湖北建设表达了决心和期望。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曾益新在致辞中表示: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更加多样化、差异化,这给我国的医学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工作,加快建设协同高校的卫生和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新时代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更加团结合作的精神,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的交流,推动卫生健康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杨云彦表示: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着力改善人民群众就医体验,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制定《“健康湖北2030”行动纲要》。本次研讨会将有利于湖北省医疗卫生事业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地区的先进经验,全面提升湖北省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稳步推进健康湖北建设。

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窦贤康指出:

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近年来,武汉大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特别是在聚集世界一流人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医学和生命科学相关学科均位于全球前1%,并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此次研讨会将进一步推动武汉大学医学教育事业的良好、快速发展,为中美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再启新章。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党委书记吴沛新介绍:

北京协和医学院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捐资创办,建校100年以来,为我国医学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表示,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建立是中美医学交流的成功范例,也是现代医学教育模式应用于中国社会实际的创新实践。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

张晋说:

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把人民健康摆在突出位置,将健康湖北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监测、考核、督察机制,深入实施健康湖北行动,全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位居中部省份前列。当前,正是湖北省全力推进健康湖北建设的重要时刻。本次研讨会将继续推进中美卫生健康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卫生健康领域新挑战,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新成果,为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

高力(Gauden Galea)说:

近10年来,中国的医改实践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与称赞,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良好示范。同时,中美两国共同面临老龄化、慢性病等挑战,需要共同行动起来,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医疗体系改革,共同消除贫困,改善全球健康服务。

中美健康研讨会创始人、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卫学院院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

刘远立表示:

积极发展中美两国在健康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健康利益,也有利于促进两国之间的互信和友谊。中美健康研讨会旨在搭建一个大健康领域的跨国跨界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健康领域产、学、研、政等各界人士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涉及深化医改、现代医院管理、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防控、县域卫生与强基层、老年健康、改善肿瘤医疗服务、健康中国·优化健康服务等多个专题讨论。多位领导和专家在会上贡献了诸多智慧,精彩纷呈。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

监察专员 郭燕红:

以问题为导向

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

当前,公立医院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很多“硬骨头”要啃。一方面,外部体制机制仍存在亟需健全和完善之处;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内部的科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尚未充分建立。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中,我们应以问题为导向,在运行机制、治理机制和内部管理方面解决好医院的权力、能力、动力和压力问题,最终实现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副局长 王斌:

以健康中国行动为指引

做好疾病防控工作

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15项专项行动中,有4个行动突出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等4项慢性病防控工作,这些行动突出的内容就是“让疾病少发生”。

健康中国行动强调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想这句话不变成一句空话,就要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升老百姓保护自己健康的意识与能力,这是医务人员、政府乃至全社会必须去做的。对于慢性病的防控,早发现、早诊断是关键,这不仅是医务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对医院管理者来说,也应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疾病预防的更前端。

整个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参与到健康中国行动中来,包括政策制定者、医务人员等,都要参与到健康环境的营造中。应该说,持之以恒地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预防为中心,努力让老百姓不生病、少生病,是我们每一位医疗从业者的心愿,也是我们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

医疗资源处四级调研员 王斐:

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是一项系统工作,2018年启动了新的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又启动了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旨在推动公立医院医疗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新的三年行动计划中,更加关注的是挖掘、总结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服务模式并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其中,急诊急救、多学科诊疗、麻醉、日间手术、长期用药、老年护理等医疗服务诸多环节得到重点关注。同时,我们还将患者满意度作为评价医疗服务改善效果的重要指标。

在三级公立医院的考核工作中,也将改善医疗服务的效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这中间有很长的路要走,包括怎么协同配合,如何更好地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如何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等。由此,才能更好地推动三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引领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支撑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邓绍平:

加强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目前,公立医院要实施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就是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重塑医院管理制度。这是战略的布局,也是战略的思考。

具体来讲,就是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院长在医院党委领导下,作为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

那么,如何把党建和业务融合起来,是新时代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党委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作用,同时要建立健全医院党委与行政班子的决策制度,既要把党的领导纳入章程管理,又要强调集体决策和科学决策,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以四川省人民医院为例,我们首先履行党建的责任和担当,发挥党委会的重要作用;第二,加强了制度建设,不仅建立和落实了绩效考核制度,还创新基层党建,结合主题教育、健康扶贫等活动开展常态化建设,加强对人才队伍尤其是中层干部的培养;第三,进一步创新防腐体制,开展院内制度大清查和重大项目监督等。

公卫学院社会医学系主任 卢祖洵:

不断向基层深化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进行到现在,正在逐渐向基层深化,我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改善医疗服务的最终目标是老百姓的健康和获得感,因此,一个关键点在于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因此我认为,改善医疗服务需要不断创新、深化。

据悉,截至今年,中美健康研讨会已成功举办9届。2020年第十届中美健康研讨会将在广东省广州市盛大开幕。

文:健康报记者 于梦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