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腊月读诗:你知道宋朝的国花是什么,猜猜?

“是处江山生酒兴,满天风雪得梅心。”文天祥“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梅花是宋朝的国花,是宋朝人的灵魂。如果拿汉朝

“是处江山生酒兴,满天风雪得梅心。”文天祥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文天祥

梅花是宋朝的国花,是宋朝人的灵魂。如果拿汉朝作为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来讲,大汉雄风,他们的花是天然的菊花,壮丽在田野上,唐朝则是丰腴顾盼的武士,豪胜之气,滋养绚烂的牡丹。而宋朝就是沉稳的中年,前承厚重的历史,在乱世中总结了苦寒坚持的经验,承上启下,所以在宋朝人的心中,梅是国花。风雪开花,仲春结子,绿叶延续到秋冬,最寒冷的季节,绽放出不灭的花朵。

宋朝比唐朝保守,虽然矫枉过正。唐朝的尚武,导致国家的内乱,牡丹凋零朝夕之间。宋朝人崇尚梅花,梅花有嶙峋的枝干,有奇香的花朵,有耐寒的品质。但唯一,梅花不能抵抗铁蹄。但有一点好,梅花大江南北生生不息。代表着人民的生命,代表着士子心头的热血,代表着前赴后继的不怕死亡,代表着绝处逢生。

这种在民间野生并且半野生的物种,在战乱贫瘠人的心中给了最好的安慰和启示。自宋朝开始起,民间广泛的种植梅花,培育了新品种。官僚士子颇为厚爱,是因为从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大都有过十年寒窗的经历,这些从民间从基层考上来的官员,充实了宋朝的文官体制。他们比唐朝的那些诸侯藩镇,骄奢跋扈,有着更多的民间气质,也就更耐人生的风雨,有着梅花的坚韧。

而在民间,大量的梅花,从乡野培植移种到都市庭院,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在三九严寒里,用梅花做消寒图,成为了家常冬至节之后的必须点缀,和梅花或者和梅花消寒图,一起度过漫长的冬天。无论是南宋还是北宋,经济高度的发达,人民生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梅花无处不在,在画上,在绣的衣服上,在年年风雪看花的狂潮里。

这种由民间和官僚互动而产生的养梅,赏梅,在宋朝的时候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如果说唐朝的举国若狂看牡丹,多少还带着骄奢跟随豪门贵族的时尚,但这种精神上的泡沫,随着安史之乱和唐朝后期的贵族内斗而破灭,那么宋朝人的梅花,更接地气,受众更广。

所有的人都在梅花身上看到了自己。

无论是官僚还是平民。无论是隐士,还是饱受桎梏的女性。梅花精神,发端并且完善于宋朝,这也是和宋朝的经济繁荣分不开的。

宋朝无论男女都有簪花的习俗,可以说男女头上堆着一大堆时令花,是一种常态。在冬天里可簪的就是梅花。如果你看到一个官僚的头上,帽檐边上,插着梅花枝,千万不要笑,因为作为风俗,你的头上也会顶着一枝。农业中国的生活习俗,和节气紧密相关,到宋朝更加的完善。如果梅花永远只是乡野的土花,倒也不会这么的热烈,但是商品经济不但让梅花,还让腊梅花走进了城市。在各样冬天的庆典里,都可以找到它们的影子。而在一些相对小型的集会中,踏雪寻梅,乃至对梅饮酒高歌,发现和发掘梅花的种种长处,成为了一种休闲,甚至上到了精神寄托。

南宋的梅花更加有精神的象征和意义。它不仅代表着一种严寒的天气下的芬芳,更代表着南宋在列强武力高压下的一种生存不屈。所以爱梅花,已经升华成了爱国。

如果说北宋的歌咏梅花,只是歌颂它傲雪不俗,清奇可嘉,只是代表着个人的命运。那么北宋以降,经历了金国武力逼服,割走了半壁江山,梅花则代表了国家和人民的艰辛处境,而在王朝的尾声,梅花精神正式形成,是用那些壮士和爱国者的鲜血,铸就了梅花的灵魂。

他们为国家而奋斗而焦虑而苦闷而牺牲。诗人中一拉一长串,陆游,谢枋得,文天祥,辛弃疾,杨万里。

在南宋末年,因为这片土地上溅满了鲜血,梅花和中国人血脉相连。

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不会爱上梅花。它是宋朝的国花,也是每个人中国人的花。因为所有的梅花,在中国的海角天涯,都是带血开放!

是苦难亦是财富!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古典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