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为什么春秋五霸不同于战国七雄,在后世的提名存有巨大争议?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纷呈的时代,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后又走向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纷呈的时代,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后又走向大一统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又根据"三家分晋"这一历史事件分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出自此时代,战国七雄是指秦、楚、齐、燕、赵、魏、韩七个当时综合国力最强的诸侯国,这些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都是实至名归的,历来被后世所承认;而对于春秋五霸,后世历来有不同看法,无法形成共识。

齐国货币

那么为什么春秋五霸不同于战国七雄,有着巨大的争议呢,那是因为战国七雄处于诸侯国战争的时期,是靠综合实力说话,而春秋五霸处于周朝统治时期,乃是周天子册封的诸侯长,想要成为五霸就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并不是简单的综合实力比拼,那么,成为春秋五霸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呢?

后世虽然对春秋五霸有不同看法,但是纵观多方观点,我们不难看出,所谓春秋五霸,明确提出人选的,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秦穆公、吴王夫差、宋襄公等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查找满足成为五霸的条件。

春秋五霸说法之一尊王攘夷是五霸的重要条件

自周室势微以来,无数诸侯苦心经营,争斗不休,表面上大家都是周朝的臣子,其实在平静之下暗潮浮动,各个诸侯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其中的几个强大的诸侯也慢慢露出峥嵘,体现出霸主的实力。五霸最早出现在左丘明的文章中,据《齐国佐不辱命》中记载:"四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五伯之霸也,勤而抚之,以役王命;今吾子求合诸侯,以逞无疆之欲。"

霸,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是诸侯之长的意思,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际上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已经无法有效控制天下诸侯。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我们看出,想成为五霸,首先要确保自身仍然是周天子的诸侯,纵然势力强大,也仍然以周天子为尊,承担保卫周朝抗击四方蛮夷的任务,这也就是尊王攘夷的来源。

齐桓公像

比如齐桓公,《荀子》、《白虎通义》、《汉书颜注本》、《史记索引》中都称他为春秋五霸,是历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 齐桓公对霸主的职责的履行非常完美,齐桓公不能称为是一位个人能力非常出色的君主,但是他重用千古名相管仲,将齐国治理的井井有条,是一位称职的君主,而作为周朝的臣子,他对外征讨异族,对内尊奉周天子,申明天子的禁令,督促诸侯国履行义务,并保护他们的利益。因此,他的霸业不仅时间最早,而且成就极高,延续时间最长,成为后世霸主的标杆。

郑庄公像

比起齐桓公,郑庄公也是一位同样的明君,政治上,郑庄公攘外安内,使得郑国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局面;经济上,郑庄公重农兴商,积极发展商品经济,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外交上,郑庄公借助外力清除了郑国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最终使得郑国称"小霸"于诸侯。

但是,郑庄公虽然多次征战获得胜利,在黄河中下游附近独孤求败,他却和周朝交恶,和周朝率领的多国联军开战,背上了"犯上"的帽子。虽然当时的周朝已经基本丧失了对天下的统治,但是威望和地位尚在,因此郑庄公也基本丧失了五霸的席位,被后世称为"春秋小霸"。

不难看出,想成为五霸,就要做足表面功夫,做周天子的臣民,尊王攘夷。虽然我们都能看出周朝这个时候已经是日薄西山,但是仍然保留着天子之威,敢反抗天子的诸侯,一定会被世所不容。诸侯会盟是五霸的选择条件

除了尊王攘夷,五霸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是会诸侯,诸侯会盟指在诸侯分封制度下,强大的诸侯召集其他诸侯开会并称霸的事情。

黄池会盟影视图片

这里仔细品品很有意思,首先,五霸召集其他诸侯来,是以周天子的名称来召集,五霸只是负责保证会盟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当时周天子已经失势,诸侯为什么要听从于他呢?这就需要负责召集工作的诸侯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良好的声望,必须是强者才可以胜任,也就是我们知道的"五霸";其次,如果被召集的诸侯去参加会盟,离开了自己的大本营,生命安全或者国家稳定是难以保证的。比如吴王夫差,带领主力部队去参加黄池会盟,导致国都空虚,被越国大举攻入。据《史记》中记载:"十四年春,吴王北会诸侯於黄池,欲霸中国以全周室。六月子,越王句践伐吴。乙酉,越五千人与吴战。丙戌,虏吴太子友。丁亥,入吴。吴人告败於王夫差,夫差恶其闻也。或泄其语,吴王怒,斩七人於幕下。"

由此可见,举办会盟对诸侯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成功会盟,就可确立霸主地位,成就大业,但是会盟失败,又该怎么做呢?是以周天子的命令去攻打不参会的诸侯吗?众所周知,战争是有胜有负的,会盟失败使名声受损,被天下诸侯耻笑,而如果战争失败,是会实打实的导致军力丧失国家衰败的。与其是这个结果,不如安心发展,不图谋称霸,但凡会盟称霸者,必有巨大的实力。晋文公被后世公认为是春秋五霸中毫无争议的一位,除了晋国的强大之外,也有他成功召开了践土会盟的原因。

吴王夫差像

而上文提到的黄池会盟,虽然召集者是鲁国国主鲁哀公和晋国国主晋定公,但是却被远道而来的吴王夫差抢尽了风头,所以后世提到"春秋五霸"时,有相当数量的人推举吴王夫差而非鲁哀公和晋定公。

不难看出,想成为五霸,就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虽然挟天子之威,实际上号令诸侯的原因还是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实力,这在历朝历代莫非如此。我们无法推测参加者的真实想法,但是我个人猜想绝大多数诸侯内心其实是抗拒的,但是在灭国和示弱面前,大部分人选择了示弱,而这个选择,也成就了五霸的霸者之名。经典战役是五霸的必须条件

尊王攘夷和诸侯会盟可以说是想要成为五霸的面子,那么强大的军事实力就是成为五霸的里子,里外互相配合,缺一不可。那么说完了面子,我们还要看看五霸的强大的军事实力。这个军事实力不是说说而已,比如纵横家四处游说,经常一张嘴就是"车千乘、马万匹、兵数十万"那种唬人的话,而是实打实的经过一次次胜利的战役所积攒的名声。

楚庄王像

比如问鼎中原的楚庄王,楚庄王非但不尊王,还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据《左传·宣公三年》中记载:"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而且楚庄王时期的楚国自称蛮夷,不守周朝礼数,没有资格举行诸侯会盟或者参加诸侯会盟,前两个条件都无法满足,似乎没有办法成为春秋五霸。但是最终的结果是楚庄王集合全力与晋国争霸,取得了多次战争的胜利,最终问鼎中原,实力被天下认可,成为无可争议的春秋五霸之一。

与之类似的还有秦穆公,秦穆公尊王,但是没有过会盟诸侯的经历。同时期的晋,齐,楚都已经问鼎中原,成就霸业。不过,秦国凭借关中平原这一天下粮仓和积极实行改革强军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秦国的军事力量十分强大,他在位期间灭了十二个小国,把秦国的疆域扩张了几千里,还把戎人赶跑了,这对整个秦国来说作用非常大,保证了秦国后期的雄起。而其他诸侯也十分认可秦国的军事力量,所以后来秦穆公也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而宋国的宋襄公也是一个有实力的君主,他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但是在和楚国的泓水之战中,因为过度仁义而大败于楚国,所以丧失了位列春秋五霸的机会

晋文公像结语

春秋五霸,代表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中的强者,但是综合历史的进程来看,五霸中没有一人实现了统一大业,盖因当时周朝尚存,多方各有掣肘,以及彼时的诸侯国没有战国时期的秦国那般强大的实力,彼此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所以后世历来对评选五霸争议较大,候选人或多或少都有符合成为五霸的条件,但是也有被人否定的原因。

结合当时的周朝尚未灭绝的时代背景,想成为五霸要满足尊王攘夷和诸侯会盟等条件,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的支撑,如此看来,满足者大约只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三者,而剩下的两个名额,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参考文献:

1《齐国佐不辱命》

2《史记》

3《左传》文章内容为本号100%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号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