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东封西祀,宋真宗为何如此热衷宗教活动?

为了稳定统治,封建皇朝往往通过宗教信仰教化民众,佛教由于主张"行善积德修来生"而受到了大多数皇帝的推崇。不过经历了南北朝

为了稳定统治,封建皇朝往往通过宗教信仰教化民众,佛教由于主张"行善积德修来生"而受到了大多数皇帝的推崇。不过经历了南北朝的灭佛运动后,宋朝吸取教训,在崇佛的同时却并不抑道,主张两教并进。然而到了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以后,宋朝的宗教政策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两教并进变成了两教并隆。

据《佛祖统纪》记载: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八月,恭贺圣祖大赦天下,普度天下僧尼道士女冠系帐童行,当年共度僧二十三万百二十七人,尼万五千六百四十三人。

据《宋会要辑稿》记载:是岁(公元1021年)天下僧数三十九万七千六百十五人,尼六万一千二百四十人。

短短十五年,僧尼人数增长了将近一倍,其根本原因就是宋真宗中晚期频繁参与宗教活动,史称"天书运动"。"天书运动"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东封西祀,所谓"东封"就是东行至泰山,祭天封禅;"西祀"则是西行至山西保鼎柢宫,祭祀后土地神。除此之外,宋真宗还大肆修建寺庙宫观,修订道藏、佛经,亲赴佛寺、道观祭祀等。

宋真宗赵恒画像

那么,宋真宗中晚期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转变呢?他为什么会突然热衷于参与宗教活动?起因——檀渊之盟

由于政治、经济、农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中原地区历来以上国自居,周边国家和中原地区的国家相交历来是自降一辈的,他们的皇帝称呼中原的皇帝为叔叔。可是"檀渊之盟"却打破了惯例,宋、辽两国皇帝兄弟相称,这在士大夫阶层看来就是一种耻辱,所以又称这个盟约为"城下之盟"。而宋朝自成立以后就确定了皇室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所以主张签订"檀渊之盟"的宋真宗的皇帝位子就有点不稳。

再加上"金匮之约"的贻害,根据《宋史》记载:初·昭宪太后不豫,命太祖传位太宗,因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赵普于塌前约誓书,普于纸尾书云"臣普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至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

按照昭宪太后指定的继承顺序,皇帝应该是兄传弟、叔传侄的,太祖依照约定把皇位传给了弟弟太宗,但是轮到太宗上位了,太祖的儿子德昭、德芳相继去世,弟弟廷美也因为谋反被贬。这样一来"金匮之约"上涉及到的皇位继承人都不存在了,这才有了宋真宗的上位。

因为宋真宗越过了廷美和德昭上位,所以自他登上皇位以后就有统治不稳的迹象,只是这些矛盾并没有爆发出来。而"檀渊之盟"就像一个引子,把所有的矛盾都引发了,所以宋真宗亟需做一些什么来稳固他岌岌可危的皇权,这才有了后来的"天书神授"和"东封西祀"。

宋辽两国檀渊之盟发展——自然灾害频繁

根据《宋代佛教史稿》记载,真宗在位25年,差不多遇到了干旱水灾、风雪冰霜、虫蝗灾异等所有自然灾害。

古代人和现代人不一样,他们不知道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只以为是皇帝失德、上天降罪。"天书运动"确定了宋真宗统治的合法性,但他也被绑在了"天之子"的位置上下不来,遇到自然灾害了自然要由他这个"天之子"向上天祭祀请罪、祈祷风调雨顺。

古代的宗教人士还是有真本领的,祭祀之前他们会先选定吉日,而这个吉日就是天气转变的临界点,所以祭祀有时候显得特别有用。例如:咸平五年秋七月甲午朔,日有食之。戊戌,幸启圣院、太平兴国寺、上清宫致祷,雨霁。所以从"天书运动"开始以后,只要一遇到自然灾害或大事件,宋真宗就一定会去寺庙和道观祭祀,偏宋真宗比较倒霉,在位期间自然灾害频繁,所以才显得他热衷于宗教活动。

宋真宗祭祀,祈求苍生平安需要——教化四方

宋真宗热衷于宗教活动除了教化治下的百姓之外,还是一个目的是教化周边的国家。以往周边国家臣服中原是因为武力,但是宋朝重文轻武,武力不足震慑四方,所以就另辟蹊径走了宗教教化的路子。

以辽国为例,不管宋辽关系如何变化,宋朝依然是辽国学习的榜样,根据《宋史》记载:宋之诸臣,因知契丹之习,又见其君有厌兵之意,遂进神道设教之雷,欲假是以动敌人之听闻,庶几足以潜消其窥觎之志欤?

所以,宋真宗频繁参与宗教活动也是为了软化辽国上下的斗志。事实证明他这一举措非常英明,辽国上下果然笃信佛教,位于山西应县的佛宫寺木塔就是当时辽国修建的。

辽国时期所建佛宫寺木塔

"天书运动"一直持续了十五年,因为劳民伤财,期间也有大臣表示反对,不过都被真宗说服了。《佛祖统纪》曾记载了这样一段对话:(宋真宗说)佛教使人迁善,诚有其益,安可禁之?且佛法所至甚广,虽荒服诸国皆知信奉。唯道教中原有之,然不甚盛。王(宰相王旦)且对日:顷岁虏使登开宝塔,瞻礼甚虔,誓当戒杀。及至上清宫不复屈膝,是知四夷唯重佛而不敬道也。上曰然。

所以,除了软化辽国斗志之外,宋真宗频繁参与宗教活动也是一种外交策略。

道教是中原地区自有的宗教,但是佛教却有非常广泛的信仰基础,自佛教传入之后,不仅在中原地区落地生根,在周边国家也是遍地开花。但是周边国家政权国力衰微、人才稀缺,根本没有能力翻译佛经,鉴于此,宋真宗网罗宋朝上下人才集全国之力翻译佛经。虽然花费巨大,但是效果也很明显,周边国家纷纷奔赴开封,主动和宋朝建交、求经。

《宋史》记载:三年九月登州言:高丽进奉使礼宾卿崔元信至,……十一月元信等入见,……求佛经一藏。诏赐经,……

外因——臣子推动

关于宋辽之战,宰相寇准是主战派,他曾上书指责真宗:"今天子神武,而将帅协和,若车驾亲征,彼自当遁去,不然,则出奇以扰其谋坚守以老其众。劳逸之势,我的胜算矣,奈何欲委弃宗社,远之楚、蜀耶?"

真宗迫于压力御驾亲征,但是并没有取胜,签订了"檀渊之盟"回来以后,就罢免了寇准的相位,启用了王若钦。

王若钦资历浅、威望不足,亟需干出一番政绩,于是他就上书真宗,建议封禅泰山。"钦若曰:唯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然自古封禅,当得天瑞希世绝伦之事,然后可尔。既而又曰:天瑞安可必得,前代盖有以人力为之者,惟人主深信而崇之,以明示天下,则与天瑞无异也。帝思久之,乃可。"

王若钦的这个建议不仅解了宋真宗的危机,还迅速确定了以自己为核心的政治地位。

剧照:“五鬼之一”王若钦影响——不仅洗脑了百姓,真宗自己也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天书运动"与其说是宗教祭祀活动,不如说是对民众思想的洗脑和统一,可是洗脑活动做多了不仅民众深信不疑,就是真宗自己也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比如大中祥符九年,宋朝爆发大范围蝗灾,宋真宗就不断求神拜佛,祈求神仙消灭蝗虫。结果蝗虫不仅没有被消灭,范围还不断扩大,真宗为此忧郁成疾,不断加大祭祀力度,还在祭祀过程中去世。

宋真宗中晚期热衷宗教活动,在现在看来很是荒唐,但是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他的这些举措也不失英明,他唯一没料到的只有两点:一是他在位期间自然灾害那么多;二是他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也被洗脑了,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