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为敌人唱赞歌?乾隆这个令人费解的做法,恰恰是其高明之处!

公元1776年,也就是清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下诏编修一部开创先河的史书——《贰臣传》(全称是《钦史国史贰臣表传》。之所

公元1776年,也就是清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下诏编修一部开创先河的史书——《贰臣传》(全称是《钦史国史贰臣表传》。之所以说是开创先河,是因为《贰臣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对曾反抗自己王朝的敌方文臣武将唱赞歌的史书,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乾隆虽然是当朝皇帝,但他也明白一个道理: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些人物,从不同的视角看他们,就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比如在明朝末年,特别是南明时期,不少明朝的忠臣坚持抗清斗争,也有不少文臣武将,由于种种原因叛明降清。如果从清王朝的立场来看问题,明朝的忠臣则是清朝的逆臣,而降清的叛臣,反而成了忠臣。

这对大清王朝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他们入关已经一百多年了,前明的忠臣也罢,叛逆也罢,存世的只是他们的子孙。可是到了现在,清王朝需要的是忠君,是对帝王的赤胆忠心。

这样一来,对明朝降清的文臣武将就要有一个重新定位,那就是要降低他们的地位,尽管他们为清军的入关和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们毕竟是贰臣,这和历朝历代所提倡的忠臣思想是相违背的。

乾隆四十年,也就是公元1775年,乾隆皇帝在一道谕旨中,正式提出承认南明王朝和褒奖抗清死难的南明忠臣。

乾隆这个做法乍看起来令人费解:大清王朝为什么要给曾经誓死反抗自己的人唱赞歌呢?

但是乾隆认为,抗清而死的南明忠臣,虽然曾经给我大清王朝制造了不少麻烦,但他们是各为其主,而且能忠于自己的主人,绝不叛变,这是为臣之大义。

因此,乾隆极力褒奖那些南明忠臣,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曾在扬州誓死抗清、以身殉国的史可法,乾隆亲自下令在扬州为史可法建立祠堂。

其实,乾隆这样做,也没有什么特别高大上的理由,而是为个人利益、家族利益着想。

他之所以把忠君提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当时中国只有一个国君,那就是乾隆自己以及他的子子孙孙,他希望朝廷的文臣武将,都能像史可法忠于南明王朝一样忠于他的大清王朝,为大清王朝宁可战死沙场,也决不变节偷生。

不过,对于叛明降清后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乾隆也并没有将他们贬低得一无是处。尽管他们当时背叛了明朝,降服了清朝,对明而言是叛贼,对清朝却是至宝,他们为大清王朝的建立,是有大功的。

在这种情况下,乾隆提出了编写《贰臣传》这样一个奇特的办法。

乾隆认为,洪承畴因兵败被俘归顺,祖大寿由惧祸投诚,当时对这些人加以重用是对的,效果也是好的。

但事后客观地给予评价,洪、祖二人归顺大清也有畏死的原因,这些人属于大节上有亏之人,只能把他们列入《贰臣传》,以成全其一生的所作所为。

当然,还有比较特殊的一类人,那就是降清后又反叛者,比如吴三桂等人,乾隆则要求坚决从《贰臣传》中撇出,而把他们编入《逆臣传》。

乾隆下令编写《贰臣传》,确实是相当聪明的一种行为。他一方面认同洪承畴等人的降清叛明,为清王朝立过大功;另一方面从忠臣的角度看,这种行为在以后是不能提倡的,所以把洪承畴等列入《贰臣传》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样做的用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夸赞这些降臣降将为清王朝立下的汗马功劳,另一方面认为他们在大节上是有亏之人,列入“贰臣榜”,表面上“委屈”了他们一下,但却把汉族中的忠君思想发挥到极致。

与此同时,清王朝再对那些抗清而死的明朝忠臣予以褒奖,就能使得以后的文臣武将在忠君思想的牢牢支配下,必定能以身报国来忠于眼前这个大清王朝。

所以说,乾隆下令编修《贰臣传》,虽然看似是在给敌人唱赞歌,有些令人费解,却恰恰是他作为一代帝王的高明之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