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曹操才是《三国演义》里最珍惜人才,知人善任的人

有志之士求贤如渴的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得人才者得天下,这是当时有志之士的共识。各路英雄竭尽全力开启自己的聚集群贤

有志之士求贤如渴的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得人才者得天下,这是当时有志之士的共识。各路英雄竭尽全力开启自己的聚集群贤之路:刘备利用自己的刘姓和与皇室的八杆子都打不着的血缘关系,以皇室贵胄的身份以拥护刘氏统治的名义招兵买马,先是桃园三结义笼络到了张飞和关羽,后又亲自三顾茅庐,请到了诸葛亮出山,从此爱才惜才的美名远播,也给人错觉,他便是三国时期最会知人善任的人。

《三国演义》剧照

虽然作者在人物塑造方面运用典型的塑造方法,突出甚至夸大人物形象的主要性格特征,而对其性格中的次要方面欲以舍弃,从而凸出了刘备的仁爱宽厚、关羽的忠义勇武,还有曹操的奸诈雄豪等特征,将刘备被当作刘氏正统而褒扬,甚至爱屋及乌,将刘氏集团中的诸葛亮都塑造得有点过分脱离现实,出现了鲁迅先生评价“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情况。而对曹操的塑造也基本上是按照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许劭的评价“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这句评论来塑造。但是文学作品一旦开始创作,笔下的人物并不会完全根据作者的意愿发展,不管作者愿不愿意承认,整本的《三国演义》中,在所有的军阀割据势力的领导者中,最爱才惜才、知人善任的人既不是袁绍,也不是刘备,而是曹操。

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与袁绍相比,曹操更爱惜人才。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战败、冀州沦陷后,气急而病,一命呜呼了。曹操在冀州立稳脚跟后,亲自到袁绍墓前哭祭,“再拜而哭甚哀”,虽然他曾经被袁绍打败,仍然不免为他而可惜。曹操在哭祭袁绍时曾经回忆了当年十七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与袁绍一段对话:曹操问袁绍,如果这次讨伐董卓不成功怎么办?袁绍说:我南居黄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向南以争天下。就是说讨董卓不成功的话,他要跑到黄河以北发展势力,他的确也是这么做的。而曹操当时说,我任天下之智力,以道义笼络他们,一定能为我所用。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价值观的不同,曹操把笼络人才作为第一要素,而袁绍把抢地盘作为第一要素。

曹操感慨,当年说这番话的情景犹如昨日一般历历在目,但是他和袁绍已经是阴阳两隔,实在忍不住垂泪。因为虽曹操出身于大宦官家庭,最初并不是一个具有特殊号召力的人物。他所以能够跻身于以袁绍为首的政治集团,并成为仅次于袁绍的重要人物;以后,在反董卓的战争中,又取得东郡地盘,继而获得兖州刺史这样的高位,所有这些,主要都是出于袁绍的大力支持。之所以后来产生分歧,也是因为两人都是有大抱负之人,并且二人的发展思路迥异,以至于后来分道扬镳,但到底有过并肩作战的经历,所以也就惺惺相惜。

袁绍墓前哭祭,回忆当年十七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与袁绍的对话,不禁泪奔

从这一段回忆可以看出曹操对人才的重视由来已久,并且也证明了他人才策略的正确性。曹操很早便有知人之明:

早在还未成气候时,与刘备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中对天下英雄的评价基本符合后来的命运。

他对兵力强大,粮草足备的袁术的评价是:“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对四世三公、名门之后、门吏极多,还雄踞冀州之地的袁绍,他给出的评价是:“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对刘表的评价是“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对名称八俊,威镇九州的刘景升的评价是“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对血气方刚的江东领袖孙策的评价是:“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对益州的刘璋的评价是 “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对张绣、张鲁、韩遂等人的评价是: “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他给出的英雄的标准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并对刘备断言,“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吓得刘备手中的筷子都掉了。幸亏当时雷雨要来了,一声惊雷,让刘备得以借口说是由于被雷声惊吓过度,掉了筷子,从而打消了曹操对他的怀疑

曹操所评价的这些人当时正处在得意阶段,很多实力比他强大多了,而被他认作是英雄的刘备却是屡败屡战,当时还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呢。可见曹操有识人之明。虽然他已经能看破刘备只是暂时的隐忍和不得势,但到底还是没有对他动手,从中又可以看出他的珍惜人才的这一特点。

曹操与刘备二人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不仅爱护自己阵营的人才,对非自己阵营的人才也很爱惜

一.对祢衡谩骂的隐忍

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祢衡骂:“天地虽阔,何无一人也!”曹操说:“吾手下有数十人,皆当时英雄,何谓无人?”然后便一一列举手下的英雄:“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敦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安得无人?”然后祢衡一一恶评,并自诩:“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岂与俗子共论乎!”听得曹操手下的张辽当即想抽剑杀他,而曹操竟然没有杀他,只是任用他作鼓吏手让他屈辱一下,因为不满于没给他配备鼓吏服,当众赤身裸体换衣,并坐地辱骂曹操,曹操依然没杀他,只是将它送去刘表那里。

祢衡裸体击鼓骂曹操,曹操都隐忍而没有杀他

二.对刘备的欣赏与不忍

当年在《青梅煮酒轮英雄》时就看透刘备虽然屡战屡败,甚至连根据地也没有,但实际上却如隐介藏形、升潜伏于波涛之内的蛟龙,有朝一日必定会成为兴云吐雾,飞腾于宇宙之间的大英雄。荀彧曾经劝说曹操杀了刘备,以绝后患,但曹操虽然也有过防备,但是终究没有动手。虽然小说中作者说刘备借惊雷之说巧妙掩盖了对曹操天下英雄只有他们二人论断的惊吓,借此来表明刘备“随机应变信如神”的能力,但这里又何尝不体现了曹操的不忍心?如果曹操真像后来传言所说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一般多疑,那么刘备早就成刀下鬼了。

三.对关羽更是爱到有点纵容

本来关羽是他的阶下囚,却还容许他和自己约法三章,并一一答应了他的要求。是曹操嘱咐过部下将领不能杀关羽,所以才有了后来关羽的出五关斩六将的英勇事迹。曹操虽然自己损兵折将,依然对关羽赞不绝口。虽然作者站在了褒刘抑曹的立场来赞美关羽对于刘备的忠和义,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对关羽的纵容,如果不是曹操放水,纵然关羽再骁勇善战,哪能敌得过曹营上下诸多的良将,更何况他当时还带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嫂嫂出逃?所以后来关于义释曹操也就不难理解了。

对赵云也是充满了怜惜。赵云独自深入曹军阵营杀人,虽然血流成河,曹操仍然不忍心让有才华的人就此丢了性命,因此下令手下不许放箭,不让别人伤他,就那样放走了他。

曹操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战争年代得人才者得天下。但曹操的过人之处在于,虽然深知不能为自己所用就有可能成为敌人,但仍然爱惜他们。

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如果不是曹操放水,哪还有他的活路?还真以为曹操手下没人才了?曹操还很会激励人才,善于自我检讨

当年与典韦一块阵亡的人还有长子和侄子,但在祭奠时,首先祭奠典韦,然后才祭奠儿子和侄子,从而有效激励了生者,后来终于转败为胜。

他还从不处罚败将:当年曹仁因为轻敌而打了败仗,自缚请死,曹操虽然怒不可遏,但终究还是没有下得了手,曹仁感恩戴德,后来在战败仓皇而逃时曹仁救了他

他反倒是他经常自我检讨,在南陵战败后痛哭郭嘉便是一例。因为当年郭嘉的劝告让他不要追赶袁绍二子,留他兄弟二人内斗消耗,以坐收渔翁之利,他没有听从。郭嘉死后,更是失去了大脑冷静剂,发动了赤壁之战,造成苦心经营的江山一败涂地,自己也被烧的焦头烂额,差点丧命。当年倘若他真的不打,就不会促使孙刘联合,如果他不打刘备,则刘备不是被蔡瑁兄弟除,就是被孙权吞并。诸葛亮出使孙吴,谁都知道是想借孙吴之兵力自保,无奈孙权也想要实惠,为了自危,从而联盟北向。曹操本不需动一兵一卒,不战而胜的,到头来却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他在南陵时大哭,对整个战争进行了沉痛的反思。慨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他的一哭一悔,让麾下的其他将士更死心塌地地追随他。

痛苦如果有郭嘉在,给旁边出谋划策,自己也不至于落得一败涂地

另外,他对人才也很宽容,许攸当年当面叫他曹阿瞒,他也一笑了之,后许攸又跑去许褚面前说,被许褚杀了,曹操还斥责许褚。总结:

虽然作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站在拥刘贬曹的角度,将刘备阵营提高到皇室正统的地位来塑造人物形象,但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人物形象并不会完全根据作者的意愿发展,所以就造成了作者刻意塑造的仁德典范刘备,最终成了动不动就掉眼泪的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被过分拔高到“近妖”的地步。不得不承认,整本《三国演义》中,在所有的军阀割据势力的领导者中,最爱才惜才、知人善任的人既不是袁绍,也不是刘备,而是曹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