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皆知高薪养廉,明朝反其道而行,不但没能养廉还给了官员贪污理由

“高薪养廉”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意思就是说要提高官员的收入,避免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从而达到根除腐败问题的一种行

“高薪养廉”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意思就是说要提高官员的收入,避免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从而达到根除腐败问题的一种行政机制;这似乎是有道理的,唐宋时期都是推行“高薪养廉”制度,但明朝却反其道而行,认为“低薪”才能“养廉”;那么明朝的“低薪制”真能促进官员廉洁自律,杜绝贪污的现象,从而催生出更多的清官吗?听编者为您分析“低薪养廉”的真相。

所谓古代官员的俸禄,其实要分为两个部分来讲,首先“俸”即月薪,“禄”指的是配给的实物,例如粮食、布匹、火炭等日常用品;在唐宋时期官员的俸禄较高,而到了明朝,无论是何种级别的官员,仅依靠俸禄都是难以生活的;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将全国官员分为九个级别,每个级别又分成正、副两档次,然后根据这18个档次定薪;

明朝一品官每年可以领取1000石禄米,九品官每年也能领取60石;明朝的一石折合76公斤,按理说每人每月1石大米已经完全能满足生活;例如海瑞这种正二品官,每月可以领取62石禄米,为何他的日子过得却十分凄苦,连一口肉都舍不得吃呢?这是有原因的。

明朝曾颁布律令,将官员的一部分禄米折成银钞发放,而且官员品级越高,折合的银钞比例就越大,这便是明朝特有的“折色”办法;据《大明会典》记载,海瑞级别的明朝官员,折色后每年只能到手1石禄米和12两白银,其余全部折合成了宝钞;万历时期的米价每石高达5两银子,而且宝钞更是十分鸡肋,600贯宝钞还买不了1石米,也就说海瑞每年共得不到4石的大米;众所周知,海瑞是古代的清官楷模,他从来没有任何灰色收入,仅靠俸禄为生,日子自然过得十分清贫。

折色法是明朝低薪现象的主要根源,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据史料记载,官员俸禄最高的宋朝,每年的财政收入约合1.6亿两,自然财大气粗能奉行“高薪制”;而明朝每年的收入才堪堪2000万两,与宋朝差距巨大,和大唐更是没得比;此外明朝还一直受庞大宗室子孙的拖累,老朱家人丁兴旺,到了万历年间达到了8万人之众,朝廷不仅要养活这8万贵族,还要将大明一半的赋税田地分给了他们;再加上越来越多的军费支出,明朝的财政已经濒临崩溃,只能无奈采取割官员俸禄的“肉”,来堵财政上的“窟窿”。

宋朝奉行“高薪养廉”制度,官员的收入比明朝官员要高十倍,不仅能满足日常生活,而且高级官员仅靠50万铜钱的俸禄,结合宋朝平稳的物价,已经算得上是十足的大富翁了;然而宋朝的贪官污吏也是数不胜数,仅在一朝之中,就并存了蔡京、童贯、高俅、李彦、朱勔等十多位巨贪,因此“高薪养廉”效果似乎并不好;而明朝则走上了另一个“低薪养廉”的极端,但也同样滋生了众多“蛀虫”,例如巨贪严嵩被抄家后,将搜出的严家财产登记造册,编成了一本6万字的《天水冰山录》;一代名相张居正死后,家中也被抄出大量金银与其他财物;俸禄较多的高官尚且如此,中底层的明朝官员也几乎人人贪污受贿。

明朝如海瑞般的清官并不多,大部分人读书入仕都是为了报效国家,但是为国尽忠也要保障基本生活,仅依靠俸禄是无法养家的,所以大部分官员都依靠手中的权利,寻找一切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机会;因此“低薪”不仅不能“养廉”,反倒助长了官员的贪腐,给了一部分官员贪污的理由。

【参考资料:《中国俸禄制度史》】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