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秦朝灭亡时秦人的百万正规军在干什么?

关中不是无兵,是因为二世的鸵鸟政策根本没有集结。连咸阳附近的部队都来不及集结就更不能指望边军了。然后是关于秦国军队的去向

关中不是无兵,是因为二世的鸵鸟政策根本没有集结。连咸阳附近的部队都来不及集结就更不能指望边军了。

然后是关于秦国军队的去向

秦军

一、地方郡县兵

1、被动或主动参加起义

如项梁夺会稽,徇下县得兵八千

如刘邦于沛得三千人,又收砀兵六千人

如陈婴之得东阳,武臣之下范阳,田儋之有狄,刘邦之克宛

吴芮为秦番阳令,率百越佐诸侯反秦。

李良“尝事我(秦国)得显幸”,为赵略地。

2、被消灭

起义军在扩张徇地的过程中必然消灭了大量郡县部队是毫无疑问的,只是能被记下名字的就没几个了。楚、齐、赵拓地千里,都只在提到了前期提到了秦守/将,此后的发展扩张往往一笔带过见诸记载的主要有——陈郡守丞抵御陈胜战死,东海守庆坚守郯,三川守李由坚守荥阳战死雍丘。泗水守、监和东郡守、尉都曾和刘邦等人作战,策反李良的秦将应该也是井陉的地方将领

3、秦亡后降顺

关东北至燕代南跨长江的郡县大都为起义军兼并、消灭,此外一些地区的郡县兵要么是被秦廷调集从征被义军消灭了,要么是在秦亡后势单力孤无力抗拒。于是纷纷归附新朝(国)。如巴蜀之于刘邦,西北诸郡之于三秦,南方诸郡之于共敖、英布

二、中央军

这里所谓中央军实指咸阳的卫戍部队和关中诸郡的“老秦”,可能还包括巴蜀、西北的郡兵。只是汉承秦制,而在研究汉代军制时人们普遍仅把南北军——卫戍长安的部队称作中央军,为免误会特此说明

1、被项羽消灭

前面提到当初是因为“近县之兵未集”才用的骊山刑徒,击退周文后大秦帝国没理由放着正规军不用继续用这些劳改犯。戏之战后章邯过了两月之久才东出追击,除了集结军队很难找到其他解释。出关后又增派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濮阳之战时秦“益章邯兵”(有重合)。始皇本纪也说

“关中卒东出击盗者毋已”

而且巨鹿之战章邯为主将,有指挥大将王离的权力。因此毫无疑问章邯率领的不是刑徒或杂牌而是大秦帝国的主力——十几年前横扫六合的那支军队

秦军不负虎狼之名,出关之后杀周文、破陈胜、灭魏咎、斩田儋、围田荣,直到和项梁作战才小有挫折,最后仍然能够反杀。随后章邯军即北上与王离共同破赵,包围巨鹿。此时山东大国皆破、名将多死,似乎周公之功可就。然而巨鹿之战为项羽所败,秦亡。

这一支是秦军兵力参考新安屠杀的数字是二十多万

2、被刘邦消灭

留在关中的少量部队,应该就是所谓的中尉或二世继位后所徵的屯卫咸阳的“材士”,兵力在2~5万之间。因为峣关之战时刘邦军为二万,而张良认为“秦兵尚彊”于是诈称五万人,则秦军当在二万以上五万以下。始皇本纪记二世所徵也是五万人

这支军队被刘邦消灭,一部分随刘邦就封——刘邦入汉中时兵力变成了三万。大部分应该是被项羽和三秦瓜分了

三、边军

1、北方军

也就是著名的蒙恬却匈奴七百余里的军队,蒙恬被处死后由裨将王离接管。赵国在河北做大后王离被派东渡击赵,破邯郸围巨鹿,“是所谓河北之军也”——项羽本纪称陈余为河北之军,疑有误。王离在巨鹿被全歼,关于这支部队的结果,史记提到“涉间不降楚,自烧杀”,那么其他秦军应该是投降了的。但没有记载后来编入章邯降军,应该是当了战俘或编入了诸侯军。汉书提到章邯投降之后

羽将诸侯兵三十余万,行略地至河南

到了鸿门宴又说

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如果认为记载可信的话,所谓诸侯兵三十万应该不包括章邯降军。而巨鹿之前诸侯军的规模绝没有这么大,只能是在和章邯对峙时期大肆征发的结果,而楚国全盛之时不过十万人,项羽当时只有五万人左右。燕、赵屡经战乱反覆也不可能爆出太多兵,因此诸侯很收编了投降的王离军

另外一个疑问——为什么项羽“击阬”了二十万秦兵之后,自己不但一个人没少反而还多了近十万军队呢?

北方边军的兵力最常见的说法是三十万,始皇本纪和蒙传及汉人言及此事都是如此,只有匈奴列传说是十万。说三十万时大部分同时提到了筑长城,似乎所指并不全是作战部队

而王离的兵力应该是没有三十万的,因为他归章邯指挥不可能比他更强大,而章邯才不过二十万人。陈余在巨鹿之后劝降章邯时也说他“亡失十万数”,其实也就是说达到了十万级的规模,如果是三十万直接说三十万岂不是更有气势?因此个人认为王离部在十万左右。另有《前汉纪》说章邯、王离共四十万人,不过此书写于东汉末年也不是正式史书,聊备参考吧

关于蒙恬的兵力,匈奴列传提到

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於是匈奴得宽,复稍度河南,与中国界於故塞。

王离被调走后秦北边收缩,说明留守的兵力十分有限,则蒙恬当初所率可能和王离的兵力差不多。当然也可能蒙恬死后二世害怕仍有人作乱而把部分边军内调,但于史无征。或山东军情紧急把部分边军调配给了章邯——秦多次为章邯增兵,诸郡兵外包括边军是十分可能的

2、南方军

其实也是郡县兵,但因为是南征之余,习惯上往往与北边并举。赵佗“以法诛秦所置长吏”兼并南海、桂林、象郡自立为王,没有救秦之亡也没有参与中原逐鹿。

这一方面是因为反应太慢,任嚣死时就提到了项羽、刘季,刘、项本来都只是楚将不可能闻名全国,即使地位特别一些的项羽也是在杀了宋义之后才“名闻诸侯”,那么任嚣死时最早也要在巨鹿之战时期,而此时赵佗还只是龙川令,等他兼并三郡,中原已经是刘、项在神仙打架了

另一方面则是实力不济。关于这支军队争议最多的是他的兵力。一种广为人知的说法是五十万——出自《淮南子》,在这本书里蒙恬的兵力也是五十万……只能说淮南国的近代史教育还是需要加强!

任嚣、赵佗并非宿将,后来也不过郡尉、县令之官,不可能让他们率领五十万之众。西南少数民族大都是落后的小国、小部落,而且地势偏远,不比匈奴之强且近关中,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角度看,秦始皇都没理由倾国攻之,五十万之说实难置信。

而史记没提具体数字,只记载了这支部队的构成

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

事比汉武帝西征大宛,规模不会太大。或许会有一部分正规军压轴但数量很少,武帝前后发兵六七万只有属国六千骑算是真兵。以此为参考,秦南征之军颇不足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