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论语》对你恭敬的人 不一定是君子

《论语.公冶长》一篇中,孔子说,有一种人,巧言、令色、足恭。这种人,不仅能言善变,而且对人过分地恭敬。这种恭敬超出了正常

《论语.公冶长》一篇中,孔子说,有一种人,巧言、令色、足恭。

这种人,不仅能言善变,而且对人过分地恭敬。

这种恭敬超出了正常的礼仪,并不是真正的对人尊敬礼貌,而是因为他自己心里藏奸,所以要用表面的、形式上的恭敬迷惑别人,骗取别人的信任。

说到巧言令色,不能不提李林甫之流。

《资治通鉴》对李林甫的记载是“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这段话意思是说李林甫为人两面三刀,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李林甫所擅长的是网罗宫中各种关系,了解顶头上司唐玄宗的各种爱好,专门投其所好,获得玄宗的高度信任,以此掌握了朝廷大权。

对待群臣,更是笑里藏刀,导致了满朝官员都以自保为为官之道,为唐朝的衰败埋下了隐患。

“足恭”,这里的足,不是脚的意思,而是过度、过分,足恭就是过分的恭敬。

对人过于恭敬的人,往往会将自己真实的想法隐藏起来,甚至会把自己对别人的不满意也深深地藏在心底,表面上做出一种和他人特别亲近、成为朋友的假象。

往往,这样的人都是口蜜腹剑、背地捅刀子的那个人。

孔子将这种人的特点概括为:“匿怨而友其人”,认为这种人是可耻之人。

“足恭、巧言令色”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而且这样的人善于自我伪装,处心积虑地研究各种关系,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真正的君子,一定是仗义直言的人。君子喻于义,只要是合乎正义、合乎正道的,君子一定不会“匿怨”,越是朋友,越是会直言相告,所谓君子坦荡荡,正在此。

孔子耻于这种“足恭”、“匿怨”之人,对待这种人,我们应该学学夫子,耻其行而远其人。

文章来源:四书五经赏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