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浔阳江畔古楼塔,那段神奇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位于九江市东北角的锁江楼与锁江塔坐落在长江岸边,两处古建筑景点构筑在占地面积不到2500平方米的矶山上。占地面积虽小,然

位于九江市东北角的锁江楼与锁江塔坐落在长江岸边,两处古建筑景点构筑在占地面积不到2500平方米的矶山上。占地面积虽小,然而布局严谨,错落有致,亭、台、楼、阁、轩、塔相映生辉,是九江百姓妇孺皆知的名胜古迹,它扮靓小城风景,是浔阳古城的标志与象征。

始建于明朝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的一楼一塔缘何均取名为“锁江”?

相传四百余年前,江水泛滥,洪魔肆虐,当地百姓饱受水灾侵害之苦。为避厄运再次降临,民间有人便选择沿岸最高处的荒凉矶山,建楼筑塔,取名“锁江”,以此寄托锁住江水,镇恶龙水患,避凶邪侵害的愿望。楼前相对伏卧的四头铸铁牛面对长江,被百姓尊奉为“牛魔王”,传说牛识水性,可镇压水患。

果不其然,自楼塔建成后奇迹凸显,镇恶龙,锁江水,美梦成真,风调雨顺的太平日子持续了很久。只是锁江楼命运多舛,多次遭到战火烧毁,只剩残垣断壁,彻底毁坏的是遭抗战炮火。建国后在原址仿照原貌重建,楼高三层的建筑飞檐翘角,通体素色。楼正门悬挂着对联:“白荻波光当岸绕,黄梅山色过江来”,横批为“紫气东来”。登高极目远眺,让人顿生“望中吴楚穹千里,楼下波涛聚九江”的感怀。

突兀于矶山的锁江塔,塔高31米六面七层,檐口不是华丽的浮雕,而是石刻的斗拱,砖砌的牙檐,壁面没有佛像雕饰,而是小型空龛和可供远眺的拱门,塔刹部一改相轮宝盖,而是庄严朴实的六角尖顶。新中国成立后,锁江楼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观者络绎不绝。

与锁江楼命运相比,锁江塔则幸运得多,虽屡遭炮火却无损伤,岿然不动,原貌一直留存至今。遥想当年,众多工匠聚集,大兴土木数载,与锁江楼同年落成。如此高大且精致的建筑,在那个朝代颇具恢弘,蔚为壮观。

沿着塔内木梯拾级而上,登至塔顶放眼俯瞰,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对岸无垠的阡陌田野,一山飞峙江湖边的匡庐,车水马龙喧嚣的闹市,尽收眼底。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天之间,俯视江上,尽情享受滚滚东逝水浪花欲飞、百舸竞帆、鸥飞鱼跃、渔舟唱晚的美景。相传楼塔建成伊始,便引得慕名而来的文人墨客纷纷登临楼塔,触景生情,禁不住挥毫泼墨,吟诗作赋。延续至今四百余年的古塔,饱经沧桑,像撑天柱般兀立于矶山上,与周边鳞次栉比的楼盘相比,给人一种古朴、庄严、厚重、挺拔的感觉。

九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矶山沿岸延伸,枯水季节,从江滩仰望,高约30余米的悬崖峭壁,好似被斧头齐面砍下,好一处天然的江防屏障。抗战时期,日寇从长江登陆大举进攻九江,炮艇、飞机对矶山江防阵地轮番轰炸,驻守矶山的数万国军将士凭借易守难攻居高临下的地势,与日寇对垒,在炮火硝烟殊中,死激战数日,江滩上的肉搏战,染红了一片江水。

许是神灵护佑,日寇试图炸毁锁江塔的众多炮弹均未击中目标,鬼使神差,落入塔下的都是些哑弹。幸运躲过一劫的锁江塔昂首挺立,见证了那场江城保卫战的惨烈厮杀,枪林弹雨中,它好似一名勇敢的战士,守护着九江城,那段神奇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本文作者匡匡说事授权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分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