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苏轼游玩时出一上联,千年来无人能对,却被一近代学者对出下联

对联是中华文化独有的艺术形式,起源与五代后蜀主孟昶,据《蜀梼杌》记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

对联是中华文化独有的艺术形式,起源与五代后蜀主孟昶,据《蜀梼杌》记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写下的这副对联,为对联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联看似简单,只有短短几个字,实则大有深意,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雅士对出过千古绝对,也有的至今还未对出下联,比如说苏轼,他出的上联千年来无人能对,却被一近代学者对出。

1037年,苏轼出生于四川,他的父亲苏洵学识过人,之所以给他取这个名字,是因为“轼”是前车的扶手的意思,虽然看似平平无奇,却不可或缺,而苏轼正是这样一个不可或缺之人。因为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因此他读书非常用功,加上头脑聪明,年少就已成名。

1057年,苏轼进京赴考,清新秀丽的文风一下就把主考官给震惊了,从而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并在他的鼓励下与夸奖之下名动京师。少年得志难免有一些骄傲,苏轼回去之后也在自家的门口贴了一副豪气的对联,上联:“识遍天下字”,下联:“读遍天下书”。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久后便被一路过的老者给教训了一番,所以苏轼便把这幅取了下来。

关于苏轼对对联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他曾经路过广东岭南,有人在此地留下了一副对联,无人对出,上联是:“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苏东坡只问几句话:“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完就走了,众人失望至极,原来他也对不出来,其中一人却道破了其中的奥妙,说他已经对出来了,下联是:“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

难倒众人的对联他就这样轻松破解,真不愧人大才子,像这样的人难免有一些傲气,导致别人看不惯,王安石就是其中一个,于是给苏轼出了一副对联故意刁难他,没想到还真的难倒他了,上联:“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苏轼思考了好几天,也没有想出下联,所以这成了无对绝联,苏轼也出过一个无对绝联,千百年来无人能对,却被一近代学者对出。

苏轼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喜欢游西湖,经常与一群才子泛舟湖上,好不惬意,众人谈笑风生之时,有一位舞女拿着锡壶给苏轼斟酒,苏轼突然灵光一闪,出了一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掉西湖,锡壶惜乎?”上联一出,众人拍案叫绝,苏轼请大家出做出下联,一群人突然沉默,冥思苦想良久也未能对出下联,就连苏轼自己也没能对出来。

过了千年之久,不少才子跃跃欲试,却始终无法对出下联,因此成了无对绝联,慢慢地大家也就忘了。直到1986年,《沈阳群众文艺》再次刊登了这个上联,又一次引起了众人的好奇,不久后便被一个叫赵严的近代学者对出来了,下联:“擎酒碗,过九碗,酒碗失九碗,久惋酒碗”。

1998年的时候,又有两个年轻人对出了下联:“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甲子。”另一副下联是:“登矮寨,携爱崽,爱崽坠矮寨,哀哉爱崽。”虽然有很多这样的对联,但是大家觉得对的最工整,最有韵味的还是赵严所对的这幅下联,大家觉得呢?

【来源:天涯看点历史】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