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关公忠义神勇、义薄云天,古今画家都喜画他,这是为什么?

杨西|撰文关羽,民间老百姓称他为“关公”,很多地区都有“关公庙”,甚至马来西亚、新家坡等国家都有关公庙,提起“关老爷”三

杨西|撰文

关羽,民间老百姓称他为“关公”,很多地区都有“关公庙”,甚至马来西亚、新家坡等国家都有关公庙,提起“关老爷”三字,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3万余座关帝庙。但是要说清楚他为什么由人转为让人敬仰的神,就没有几个人能答得上来,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

关公名字最早为关羽,出现在《三国志》中,他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历史名人。在罗贯中后来根据《三国志》改编的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成为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即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关羽与刘备、张飞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词,义薄云天,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关公圣像

历代画家都喜以关羽作为题材,而进行创作。据记载,关羽画像最早出现在《三国志·于禁传》中。魏文帝曹丕对于禁的一些行为看不顺眼,但又不好问罪于他,便趁于禁拜谒曹操高陵时,预先让人在陵屋中将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之事绘于墙上,于禁见后一时羞愧,不久便病发而亡。

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有这样一则记载:“赵忠义,元德之子,事孟蜀为翰林待诏。虽从父训,宛若生知。蜀后主尝令画《关将军起玉泉寺图》,作地架一座,垂<木昂>叠栱,向背无失。蜀主命匠氏较之,无一差者,其精妙如此。”从这个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画关羽图像在五代时期就已经盛行。

明 商喜《关羽擒将图》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各地兴建寺庙,关羽作为儒、释、道三家都十分信奉的人物,其形象不断地出现在寺庙、道观及祠堂的壁画中。相传北京正阳门城楼的关帝庙中有一幅《关帝像》,为画圣吴道子的亲笔,可称为绝世精品。这也许是吴道子在北京画关羽的唯一记载,只可惜经多方查找也难寻原作踪迹,后人也就无从领略画圣的丹青妙笔……

毎朝每代都有无数画家以自己独到的视角,来表现各自心中的关羽形象。马远有《关夫子像》,宋人有《关公像》,金代有《义勇武安王神像》,元代佚名有《关圣帝像》,明代李士达有《关壮缪像》,清代焦秉贞有《关圣帝君像》,钱慧安有《灞陵桥挑袍圣迹图》等。

关羽灞陵桥挑袍图

明 李士达《关壮缪立马图》

这幅《关壮缪立马图》,是明人李士达描绘关羽骑马奔驰视察阵地的情景。关羽身披铠甲,威风凛凛如天神降临;立眉美髯衣带飘逸,神态儒雅面如重枣;眼似丹凤正义凛然。周仓肩扛青龙偃月刀,紧紧跟在其后。背景是崇山峻岭、溪水潺潺;云雾缭绕、古松入云;可以说,恰如其分地描绘出关羽亦神亦圣的威武形象。为何其画上题字不写关羽,而题“关壮缪”呢?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当年关羽战死后,刘备为了桃园结义的誓言,兴兵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来不及给关羽追加封号。《逸周书·谥法解》中有明确规定:“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也就是后人对死者一生功过是非的定论。一般是一个字或者几个字来盖棺定论,如美谥、平谥、恶谥之类。刘备夷陵之战大败死在白帝城,诸葛亮也因为关羽、刘备不因计而行,白白葬送蜀国几十万士兵的性命,而心情悲痛无心料理追封,这谥号之事也就没人提起。

史书汉简

40年后汉景帝才想起这事,给关羽封了一个“壮缪”,武而不遂为壮,名与实爽曰缪。“壮缪”二字怎么理解都不是什么好的封号,“壮”还说得过去,关羽水淹七军、过五关斩六将,战功卓著谥为壮;但“缪”就多少有些不敬。从历史上看,这个字几乎没人用过,只有秦桧被定为“谬丑”。这就说明在刘禅的心目中关羽的份量还是不重,他怨恨关羽轻敌而败走麦城,追封只为应付百官,“壮缪”充其量只能算作“平谥”。

历史推进到唐宋,关羽的身份就大不一样了,佛教盛行,当权者需要宣传忠勇之士来巩固政权、安抚黎民百姓,关羽遂得以吸纳香火,受人顶礼膜拜。到了元代,关羽的封号就由“壮缪”换成了“显灵”,为关羽的忠义神勇注入了神的灵性。

关帝庙中的《关公座像》

明代万历年间,道教盛行,上自朝堂下至黎民无不将关羽奉为“三界伏魔大帝”,崇祯时又被追封为“真元显应昭明翼汉天尊”。将关羽推上最高神坛的人物,应该是清代的乾隆,乾隆二十五年,他直接下令将史书中称关羽为“壮缪”的地方改为“神勇”,并让纪晓岚在编纂《四库全书》的时候,明确写上“关帝在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乃史书所谥并非嘉名。陈寿于蜀汉有嫌,所撰《三国志》多存私见,遂不为之论定,岂得谓公?从前世祖章皇帝曾降谕旨,封为忠义神武大帝,以褒扬盛烈;朕复于乾隆三十二年降旨加灵佑二字,用示尊崇……今当钞录《四库全书》,不可相沿陋习,所有《志》内关帝之谥,应改为忠义……其官板及内府陈设书籍,并着改刊。”由此可见乾隆对关羽的推崇,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乾隆对关羽的垂青和抬爱,无异于在士大夫阶层及普天下百姓的心目中,激起一股关羽崇拜的热潮。就连看戏时关羽出场,台下的人都会站起身来为其鼓掌致敬,就连老佛爷慈禧太后都不例外。光绪末年,关羽的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多达26字,真是旷古未有令人惊叹!

关帝庙大殿

清代宫廷画家焦秉贞,在他的《人物册页》中,则将关羽描绘成一位儒士。头戴兰色雷巾,身着圆领绿袍;手抚腰间系带,脸若重枣满面春风;俨然如一位饱学之士,赋予关羽“腹内诗书气自华”的儒将气质,从另一个侧面颂扬了其忠义神勇的精神!

在画法上,他先以中国传统的线描,认真细致地画出人物的造型、服饰以及五官特征;然后以淡墨在结构处稍加渲染,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清晰;略上淡彩,关公的精神风貌便跃然纸上。

清 焦秉贞 三国人物册页《关羽像》

作为民间艺术的年画发展到清代,关羽的形象被大量地纳入其中。有镇宅除魔的,也有招财纳福的;有乞官亨通的,也有保民安良的;这幅《上关下财》就是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图中民间画工将关羽塑造成财神形象,以前的财神都是文人,称为“文财神”;自关羽被封神之后,人们便将其称为“武财神”,因为“关”与“官”为谐音。所以这幅《上关下财》的年画,就代表了官运亨通、财源广进的特殊寓意。

年画《上关下财》

“君王好高髻,城中高一尺。”历史发展进入民国,对于关羽的崇拜非但没有随着帝制的推翻而终结,反而变得更加推崇和普遍。民国三年,袁世凯下令将关羽和岳飞合祀武庙,凡军人宣誓大典都要在武庙举行,但凡有人集居的地方村镇,都会兴建“关帝庙”。

古今画家画关公,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艺术现象,它代表着画家在讴歌中华民族忠义神勇传统美德及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从吴道子的《关帝像》到商喜的《关羽擒将图》,从任伯年的《关公读书图》到范曾的《关帝圣君图》,无不说明这一文化现象的实质所在。

清 任伯年 《关公读书图》要说清古今画家喜画关公的主要原因,我认为还得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一、来源于世间对宗教的信仰及崇拜

关羽本来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后来通过口口相传关羽显灵的故事,种种演绎使其成为儒、释、道三家共同信奉的神灵,将其纳入自己的信仰或学说体系。

唐德宗贞元18年,董侹的《重修玉泉关庙记》中写道:“陈光大中,智颤禅师者至自天台,宴坐乔木之下,夜分忽与神遇,云:‘愿舍此地为僧房。请师出山,以观其用。’指期之夕,万壑震动,风号雷虢。前劈巨岭,后堙澄潭,良材丛仆,周匝其上;轮奂之用,则无乏焉。”这段文字说明了关公成为伽蓝神的经过,“生为英贤,殁为灵。”此类记载也出现在《历代神仙通鉴》中:“唐仪凤末年,神秀至当阳玉泉山,创建道场。乡人祀敬关公,秀乃毁其祠。忽阴云四合,见公提刀跃马。秀仰问,公具言前事。即破土建寺,令为本寺伽蓝。自此各寺流传。”

从此,关公的形象便大量出现在寺庙宗教故事传说的壁画中,后发展成为独幅画,登堂入室享受香火,绵延千年而不息。

华严寺关帝庙壁画

道教中的关公被道士们传为雷首山老额,乃为神龙降世,尊称他为“关二爷”、“荡魔真君”、“伏魔大帝”或“关圣帝君”。可见他在道教中的地位,已达登峰造极之境。

儒家认为文圣孔子是以言论学问传世,而武圣关公则是以道德行为立身。民间对关公的崇拜可以说远远地超过孔子,因为读书人相比黎民百姓少得太多,老百姓更加信奉“关二爷”,认为只有他才能保佑自己全家老小消灾免祸、平安纳福,所以关帝庙的香火是一年胜过一年。真是“未着龙袍封作帝,万世千秋第一人!

清 关公唐卡

二、来源于执政者对关公的推崇及宣传

历代帝王都是宗教崇拜的信奉者,同时也是推崇者,宋徽宗就是一位道君皇帝。内蒙古阿拉善蒙额济纳古堡佛寺,出土的《义勇武安王位》图,造型生动、线条利爽、构图端庄十分精美。画中关羽居中坐在靠背椅上,威武坚毅;双手握拳放在膝上,眼睛炯炯有神紧盯前方,仿佛一边关注战局的瞬息变化,一边听帐前战将汇报战况;人物神态栩栩如生。很显然这是奉在世的权贵之命,让能工巧匠绘制的精妙之作。

最早的木版年画之一 《义勇武安王位》

时至明清,皇家推崇关公已蔚然成风,据《明宫史》记载:“至于宝善门、思善门、乾清门、仁徳门、平台之西室及皇城各门,皆供关圣之像。”使对关公的崇拜不仅处江湖之远的百姓,还是居庙堂之高的重臣都必须随时放在胸中。

清朝皇亲国戚均将关公奉为神明,祈求其佑护海疆,保国泰民安。用一句不夸张的话说,关公早已成为满洲军士的心灵支撑及崇拜的偶像。光绪末年,慈禧在济阳关林为关公修建了不逊于皇陵的陵墓,据说关林是埋葬关公头颅之地。光绪和慈禧分别为陵墓题写“光照日月”和“威扬六合、气壮嵩高”的匾额,使关公再次成为忠义的化身!

关林 慈禧太后题字“威扬六合”

三、来源于文学艺术作品对关公的塑造及描写

关公之所以能从人转而变为人人敬仰的神,除了宗教信仰和执政者的大力推崇、宣传以外,文学作品的塑造描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关羽的故事得以广为传播,主要得益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两部巨著。太康元年,晋灭吴结束了国家分裂的局面。陈寿历经十年艰苦,完成了传记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明代作家罗贯中根据《三国志》改编成小说《三国演义》,将《三国志》中很多史实更加艺术化,把很多原本不属于关羽的事迹都归在他的名下。

万历年间《新刻京本补选通俗演义三国全传》“夏侯惇战关羽”

戏曲中的关公形象

关羽一生的经历主要体现在“忠义”二字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就如同一个人的行为准则。他在曹操金钱、官爵的诱惑下没有动摇,是见利而不忘义;他在貂蝉的诱惑下仍没有动摇,叫见色而不忘义;曹操见美女、金钱、官爵都没有拉拢他,便施以朋友真情企图感动他,关羽仍不愿投入曹操帐下,这叫见情而不忘义;演义了一段“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千古绝唱!

正是关羽身上的这股诚信和义气,让讲究诚信为本的民间商人看中,将其推崇传播,发展成一种经商精神进入千家万户。这其实就是关公作为财神的实质所在,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山西是关羽的老家,晋商利用这一点,在各地兴建关帝庙,在民间开设山西会馆,并在这些地方和场所,举办有关关公的文化集会、祭祀及戏曲演唱,对当地百姓广为传播,使关公的财神形象更为巩固,让人们明白只有领悟践行关公忠义、诚信的精神,方能经商有道,成为财神关公庇佑之人!

亳州晋商于康熙年间建的关帝庙

对于关公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实际上就是对中华民族忠义神勇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纵观今日之世界,但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和关公画像。关公文化已融入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之中,儒家称其为“圣”,道家称其为“君”,佛家称其为“伽蓝”;三界统称为“伏魔大帝”,而民间则视他为忠义神勇、避邪镇宅、招财进宝、福佑众生的“武财神”。它将随着坚守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