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这个中国老农,儿子被日军害死,他却收养敌人的孩子,目的就一个

今天再说一个二战时的中国农民。他的一生,令人唏嘘。配图开拓团,是日本侵华期间为达到长期控制伪满的目的,而阴谋实施的一个移

今天再说一个二战时的中国农民。

他的一生,令人唏嘘。

配图

开拓团,是日本侵华期间为达到长期控制伪满的目的,而阴谋实施的一个移民项目。据说要在20年内分批向中国移民500万日本人,妄图把伪满变成第二个台湾。

1939年,黑龙江省依兰县土城子乡,来了新一波的开拓团。

说是来开拓田地,其实是来抢地。

开拓团移民广告

胡万林,城子乡光明村的农民,多少年后还记得当时的情形:

“日军来我们屯收房照、地照,说是给钱,给个屁啊,什么也没有给,后来就直接撵中国人。”

胡万林和村里人被逼离开自己的村庄后,就在临近的王家庙住下了。

没想到,日军大怒,追到王家庙把所有“不听话”的村民用刺刀挑死了。

胡万林年富力强,鬼子让他当劳工,把村民的尸首安葬。“我们含泪干了整整一天,才把尸体埋完。血流成河,别提多惨了。”

这是胡万林第一次见识鬼子的凶残。

那段时间,他吓得天天做噩梦,最怕见红色,看啥都是红的,天是红的,地是红的,水是红的。

后来,自己最忌讳红色,说一见红色就想起鬼子的屠杀,就闻到了血腥味儿。

配图

此次征迁,胡万林的孩子也被鬼子杀了。

那天,他听说鬼子来了,想抱着儿子跑,但怕带孩子跑不快,就灵机一动,把儿子藏在家里的一口大缸里。

走前,他对孩子说:“鬼子来啦,你千万别出声啊,鬼子听到声音,肯定会杀你的。”

“爹,你走吧,我不出声。”大儿子很懂事。

没想到,鬼子走后,他回家一看,房子被鬼子烧了,掀开缸一看,儿子早被闷死在了缸里。

懂事的儿子就这样惨死……

没家又没地,胡万林成了给开拓团打零工的苦力。

他给开拓团的日本人摆渡,一天2毛钱;

打苫房草,一天拼命干,能打200捆,两分钱一捆;

盖房子,一间挣10元钱。

自己住哪儿呢?

家让日本人烧了,自己只能在开拓团附近搭个地窨子。

地窨子配图

啥是地窨子呢?

一种古代东北人狩猎时建造的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所谓“穿地为穴”。现多为农民存储蔬菜用。

胡万林说,这样的地窨子,人住里面,“冬天死冷,夏天死闷。”

然而,就是这样野人一般住的地窨子,日军又来占便宜,害死了他的另一个儿子。

那天中午,一队人马经过他的地窨子,说借用休息一会儿。胡万林哪敢说个不字?赶紧请太君歇吧。

期间,一个站岗的日本兵,在他地窨子的屋顶走来走去,把上面的一根木头蹬了下来,一下砸中在下面的胡万林的儿子。

儿子脑门砸蹋,鲜血直往嘴里流,当场就不行了。

胡万林敢怒不敢言,2个儿子就这样活活让鬼子弄死了。

“我恨不得把那一队的鬼子全杀了。”多年后,胡万林说自己恨透了鬼子,但为了生存,只好忍屈受辱,苦水往肚子里咽。

命运更为捉弄的是,他竟然收养了个日本人的儿子。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开拓团里有一个叫大谷的人,领着一群孩子和妇女逃命。

其中一个孩子被开水烫伤,大谷怕他活不下去,就送给了胡万林。

“当时我看这孩子太可怜,就收下了。”老胡晚年回忆,他当时想到了自己的2个儿子是被日本人害死的,他与日本人有血海深仇。

但他又想,是日本政府、日本关东军害死了他的儿子,不是这个日本孩子。“日本侵略者有罪,孩子无罪啊。”

他想把他养大,老了也算是有个依靠。养儿防老,中国人就一个朴素的目的。

他给孩子起名叫胡延增,说“他跟我挺近的,从不跟我分心眼。”

但谁承想,这孩子长大后又离他而去回了日本。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当年留在中国的日本遗孤,陆续联系上了日本亲人,有不少离开了他们的中国养父母,重返日本。

对于儿子的离去,晚年的老胡仍然以中国式的善良来替儿子解释:“人家是日本人,人家的家在日本,咱哪能扯人家的后腿啊?”

配图:日本遗孤来华为养父母扫墓。

就这样,晚年的胡万林孤老一人,独居依兰县红星乡光明村。

1993年秋,黑龙江社科院在对日本遗孤的调查中,采访了这位日本遗孤的养父母,他的遭遇、苦难、博大和善良感动世人。

本有2个亲生骨肉,却一个个看着他们活活被鬼子害死。本想收养个儿子为养老,最后日本儿子却离他而去,人这一辈子,真是不如意事常八九。

但76岁的老胡却不这样看,他对来访者说:“我没事儿,我一个孤老头子好办,你看,我不活得好好的吗?”

老胡说,他跟儿子感情“挺好的”,1989年,老胡还去日本看望过他。儿子虽然回日本了,但经常给他打电话,“我不让他打,多费钱啊。”

几年后,老胡去世。

配图:遗孤来华感恩

老胡的故事令人唏嘘,他以德报怨的中国式善良,很能代表那个时期中国养父母的菩萨心肠。

有人统计,日本投降后,遗留在中国的日本孤儿有政军人员,有工商界的后裔,最多的是日本开拓团的后代。其总人数,约为4000人,分布于中国29个省、自治区,90%集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

这些遗孤跟中国养父母长大,与周围人无差别,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中日建交后,他们有的离开中国回到日本,有的联系不到日本家人,有的联系上日本家人后,难舍养父母养育恩,又果断回到了中国,为中日友好事业做出贡献。

特殊的历史造就特殊的人生,无论走留,每个人情况不同,他们如何选择皆有自己的道理,我们没必要对其品论苛责,道德绑架。

值得关注的,是那些遭受凌辱、历尽苦难,却仍然含辛茹苦一辈子养育他们成人的那些养父母们。

在二战史上,我们不难发现也有其他国家的人们,在战后收养敌对国的孩子。但中国人不同的是,在日本人放下杀害过他们亲人的屠刀后,依然能够如此大规模的伸出援手,心甘情愿、甚至不约而同地帮昔日的敌人来养育他们的后代,这实属世界罕见。

===============

参考文献:

刘国强《日本遗孤》(《当代》2005年第4期)

李林《中国VS日本:人性与兽性的历史见证》(《北京文学》2012.11)

郝吉林博客《战后流落中国的日本孤儿有多少?》(2015.7.1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