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一帝,二士,三制,这三大因素将大明王朝送上了末路

明朝作为封建皇朝最后一个汉人皇朝,因其灭亡导致的后果而总被人惋惜。人们分析大明的败亡原因,总是忍不住把士大夫作为主因。因

明朝作为封建皇朝最后一个汉人皇朝,因其灭亡导致的后果而总被人惋惜。

人们分析大明的败亡原因,总是忍不住把士大夫作为主因。

因为大明朝太过抬升文臣的地位,而压制武将,文臣带兵成为常态。

而且文臣的党争更是拖累了整个大明,让大明政治混乱。

但是如果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大明真正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的。

而在我看来大明之亡在其三:一帝,二士,三制。大明灭亡之一帝

大明之所以灭亡,首先就是它的皇帝们不给力。

大明众多皇帝的能力在历史诸朝代中并不是最差的,甚至还是名列前茅。

但是同样的大明奇葩皇帝也是历史之最,像什么木工皇帝,将军皇帝,修道皇帝等等。

正因为这些皇帝的存在,大明皇帝都是很自我为中心的存在,在他们眼中自己的事更重要些,所以投入了很多心力。

这个国事自然就放任给自己亲信人员,这造成的权利失衡,这些皇帝要负主要责任。

而最后的崇祯皇帝总算吸收了前人的经验,开始主政。

可是在这上面又没了经验,大权独揽之下的崇祯很勤奋,但是勤奋不代表了成功。

事必躬亲,导致大臣做事缩手缩脚,而且他太过自我中心,容易偏听偏信。

所以才自毁长城,诛杀了不少重臣,导致最后自己无人可用,这也算是种奇葩了。

太过认真导致失败的皇帝,舍他其谁。大明灭亡之二士

大明灭亡的原因还在二士身上,一是皇帝亲信太监与特务,一是朝廷诸文臣。

大明锦衣卫和东西二厂的设立,原本是为了监察百官,辅助国事,可是因为皇帝的不作为,或者是宠信,让几个机构势力壮大,甚至开始插足政治。

出名的有王直、魏忠贤等人,他们因为皇帝宠信而掌握过多权利,本身却没有处理政事这方面的能力,但是为了自己的权利,他们却参与其中。

魏忠贤就曾做到九千岁,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而且没有皇帝的管制,肆意妄为,遗祸天下。

要取得自己想要的权力,他们就要与文官集团开始角力。

而两者若是互相牵制也行,可是偏偏总是东风压倒西风,西风反制东风,交替压制,形成了政治斗争旋涡,国事根本没法统一意见,导致处置减缓。

而因为这些特务机构的做大,整个大明风气也处在一种弓拉满弦的紧张之感中,因为这种紧张就导致后期只要再加一分压力,弦断弓毁,所以后来李自成等起义才能带动那么多普通民众盲从。

文臣,就是我们提到的士大夫,他们因为读书而得到官职,没有任何经验,除非真有能力,否则骤然上位,总会被环境所影响,贪污腐败无可避免。

士大夫阶层实际处理事务的能力不强,但是文人相轻,相互争斗的能力爆表。

而为了维持自己权利,去攫取更大的权利,党争开始了,耗费大量的精力在相互争斗上,谁还能有精力去处理国事。

于是出现了文臣抱团取暖的情景,而抱团就会组党,因为地域,理念,关系等因素组成一个个文党,为了攫取权利,相互之间的倾轧可想而知,这就是后世常提到的明朝党争之祸。

而这其中最出名的大概就是东林党人了。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而历史上对东林党毁誉参半。

他们的政治主张是好的,比如务实反对说空话,坚决抵制满清的进攻。

但是在经济上的主张却是毁掉了明朝最后的气数,因为他们是商人和地主豪强的代表,所以主张减免商税,将税收压力都压在了农业之上,造成农民生活更加困苦,流民大量存在的现实为农民起义提供了人力。

所以之所以士大夫被诟病,就是因为他们作为地主阶层的代表,有着自己的利己性和排他性。大明灭亡之三制

大明之灭亡最主要的其实还是在三种制度上:官制,军制,税制。

官制就是选官任官的制度,正是因为这种有问题的选任制度,导致了官员内部的势力斗争。

而且官制基础的科举制度,并不想以前那样多样,单一的八股取士只会让更多没有务实能力的文人掌权,这样就导致实际施政能力低下,地方势力做大,官员贪腐之为盛行。

军制,早期的卫所制保证了明早期的中央集权,可是后期因为土地兼并状况严重,卫所制基础遭到破坏,到后期开始崩溃。

最终,为了解决兵员问题的募兵制出现,同样是早期得利,但后期没有合适管理制度,募兵制成为拖累,造成军制的弊病。

税制,也可以成为地制,毕竟农耕时代,以地为本。

所以这时候的税制多是农业税,农业税就要将重点放在农民身上,但是在土地兼并盛行的年代,农民有力没地,纳税无疑逼命,地主有地不用纳大税,自然税收吃紧。

税收吃紧,就代表了国库吃紧,国库吃紧就代表了军费等支出吃紧,恶性循环下,导致国力不足,整个国家千疮百孔,给了敌人可趁之机。结论

所以大明之亡在一帝,二士,三制上,不能只归咎于士大夫身上。

但是真正原因还是在大明朝的制度上,因为没有与时俱进的制度革新,导致大明一直沿用的制度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中央集权的后果造成势力真空,各地实际掌控能力下降,应对能力不足,没有能力很好的解决农民起义引发的影响,等待中央裁决的时间,又给了起义人员发展时间。

军制的影响造成了可战兵力的缺失,无法快速处理突发状况,军力疲弱,战斗力不足。

再加上税制引发的一系列经济问题,让财政吃紧,皇帝皇帝不遣饿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崇祯一朝集中爆发,这才彻底拖垮了大明。

所以大明并非败亡于大清手中,而是自己把自己坑死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