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 > 国内 >

非遗,走进生活的模样

随着国人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人们更加期待在旅行过程中获得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也更加看重旅游体验。以非遗为

随着国人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升,人们更加期待在旅行过程中获得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也更加看重旅游体验。以非遗为代表的文化体验式旅游,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非遗蕴含着中国文化中的审美意境,它来源于日常生活,更体现了当地人的智慧,凝聚了在地的文脉。在今年第十一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上(以下简称“博览会工艺周”),主办方巧妙构思,精心布局,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浙江乃至全国多项非遗项目融入百姓生活,展现全新的模样,焕发别样的光彩,也为外来游客带来惊喜。

非遗照出传统节日的模样

半山立夏节现场

今年的博览会工艺周,以杭州市拱墅区大运河沿岸为核心区,形成“一馆多点”的带状布局模式,把散落在运河沿岸的博物馆、工业遗存、文化遗产、非遗手工作坊串联成美丽的“项链”,把活动做成了旅游中的物态和业态,进一步发挥非遗博览会和旅游融合的吃住行游娱购的综合功能。

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来到这座城市,在运河两岸自然和人文环境中,感受城市独特的文化肌理。这些外在的需求又刺激着浙江手工艺人对非遗的概念、内涵、保护、开发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独特的“浙江经验”。

“立夏这一天,预示着夏天的来临,江南一带农事、蚕事渐入忙季。浙江杭州半山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种植水稻、植桑养蚕等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极具代表性的立夏习俗。”杭州市拱墅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路红介绍,“过去只知道到立夏时要吃乌米饭,这两年随着‘半山立夏’习俗的推广,越来越多人全面了解‘半山立夏’背后的文化内涵,了解了其蕴藏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传统。”

“半山立夏习俗”曾参与了“二十四节气”世界非遗的联合申报,杭州人熟悉的吃乌米饭、烧野米饭、立夏‘称人’等习俗随之登上了世界舞台。如今,在立夏时节,由杭州市拱墅区政府和半山当地百姓共同出资免费发放的乌米饭,从活动开始的50斤到2019年的上万斤,参与人数从原来的几十人到现在的十几万人,刮起家家户户吃乌米饭的“杭风”。

非遗显出在地文化的模样

把端午绣进香囊

同样在推动节庆民俗活动上,浙江自然造物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张书雁带领团队打造的“大过中国节端午遂昌行”,让浙江丽水市的一座山城因为一个传统节日成为“网红”,让当地“送端午”的长粽子变成了“爆款”。从2米的长粽到40米的龙排,从“最美的一餐”到170桌流水席,从梦回明朝的古风摄影到万亩茶园的潮流音乐节……张书雁说:“遂昌的实践表明,传统年节的复兴既能造福一方百姓,又能成为一个地方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回归不是回去,而要符合当下的创新,这其中根不能丢掉。但是保护也要让传统和当代融合,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感受中国文化的美好。”

浙江丽水市早在2016年就要求每个县至少建成一个非遗项目体验点。由非遗项目的体验,带动百姓对非遗项目的了解,更带动旅游线路的人气。比如龙泉宝剑锻造体验点把老百姓可以参与操作的淬火、磨砺、剑鞘镂刻、装具配制等多个工序公开,启动第一年就接待丽水市民和外地游客10多万人。早些年的非遗体验点,如今已经成了非遗游、研学游的站点,让大家真正在玩中学、游中看。

非遗亮出用心造物的模样

乌铜走银技艺

“非遗产品质朴的外表,不太容易吸引眼球。但是,当每个人真正俯下身子、花点时间了解非遗产品背后的工艺,熟悉非遗制造背后的理念时,很多人都愿意花钱把这样的文化产品带回家。所以,非遗普及之路仍是道阻且长。”云南乌铜走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大为说,来到杭州参加博览会工艺周,也期待在这里传播云南独特的手工艺。

昆明市官渡区的乌铜走银制作技艺是云南高端制银工艺的代表,因其材质的金贵、工艺的复杂,曾经只能为贵族享有。如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金永才所带领的团队,正在努力让这项手艺能继续流传并推广到百姓中。金永才说:“非遗不保护、不传承肯定不行,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非遗要想得到传承和保护,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甚至消亡。非遗不仅是艺术品,也是商品。商品应该在市场上流通,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让非遗回到自身的生产中,是确保非遗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云南非遗传承中心主任邹萍说:“现在回到云南学习非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来了就住下,一学就是七八年。在云南省鹤庆县新华村,不少年轻人回到村里做电子商务,比如在网上开店。现在全村家家是工厂、户户开网店,小锤声和键盘声形成了欢快的合奏。”(李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3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