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苏轼八次过南都——河南商丘

中国古代社会运行到赵宋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等诸方面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光跃史册的伟人。苏轼(10

中国古代社会运行到赵宋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等诸方面有了一个新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光跃史册的伟人。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伟人中的伟人,对中国文化贡献巨大,对后世国内外影响深远。从神宗赵顼熙宁十年至哲宗赵煦元祐九年的十七载中,苏轼八过当时的南都(今河南商丘),拜谒、吊祭对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有知遇之恩的张方平(1007—1091),前后停留长达一百六十多天。

张方平,字安道,号乐全居士,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人。张方平刚简自信,不恤毁誉,为人忠正,政风如山,政绩卓著。他一生著述甚丰,有《乐全集》四十卷、《玉堂集》二十卷、《注仁宗乐书》一卷。

仁宗至和二年(1055)二月,张方平出知益州,初识苏洵。以制科入仕的张方平,读过年方二十的苏轼在经论、史论、策论等方面的文章,感觉风格如战国孟子,议事似唐相陆贽,惊为天上麒麟、人间奇才,遂结为忘年之交。并即向翰林学士、知制诰欧阳修推荐,提议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去京城应试,这才有了后来名满天下的三苏父子。

张方平长苏洵二岁,大苏轼二十八岁,大苏辙三十一岁,对兄弟二人视若子侄,关怀备至,细心呵护。苏轼兄弟对张方平更是自认门下,敬若父辈,终身礼敬。他们互相爱敬一世,倾心相交终生。

一过南都

熙宁十年(1077)二月初,改知徐州的苏轼与分別七年、进京述职的齐州(今山东济南市)掌书记苏辙,相见于京郊范镇(神宗朝翰林侍读学士,以户部侍郎致仕)宅邸,在此居近两个月后,兄弟俩及家人专程来南都,拜见七十一岁的张方平。

张方平此时为检校太傅、中太一宫使、宣徽南院使(南京留授)、兼判应天府,得知三十八岁的苏辙尚在候补中,立刻辟举苏辙为签书应天府判官。在留居张府的二十多天中,遵张方平所嘱,四十一岁的苏轼作《代张方平谏用兵书》。

随后,苏轼兄弟二人同去徐州,苏辙在徐州留居百余日。八月初四,苏轼作《记子由诗》(苏辙字子由),十多日后,苏辙离徐州赴南都上任。八月末,苏轼在徐州作《中秋月寄子由三首》。

二过南都

元丰二年(1079)三月初,苏轼以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徐州,改知湖州(浙江湖州市)军州事,在赴湖州途中作《罢徐州,往南都,马上走笔寄子由五首》。十日后,苏轼至南都,拜谒张方平,因病在南都住半月之久。苏轼和苏辙兄弟在床前谈心,子侄嬉闹欢欣,女眷们相拥而泣。

七月中旬,因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权御史中丞李定,知谏院张璪等人诬陷、曲解、罗织罪名,牵强附会地臆想苏轼诗“讪谤朝政”,断章取义地妄猜苏轼“指斥乘舆”。七月二十八,苏轼在湖州任上被捕解京。八月十八,地方大员苏轼不经审判,入乌台监狱。

苏辙闻讯,首先派女婿王适去湖州接嫂夫人及侄子一家人至南都。然后,即奏《为兄轼下狱上书》,愿以己身代罪。

在八月二十至十月近两个月的审讯中,苏轼身心备受凌辱。十二月二十六,朝廷下诏:罢苏辙著作郎、应天府判官,调筠州(今江西高安县)盐酒税务,苏轼责授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历时四个月十二天,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新年,被强行押送离京。苏辙行前代兄拜别张方平,张方平赠诗:“因嗟萍梗才名客,自叹匏瓜老病身。一榻从兹还倚壁,不知重扫待何人。”

三过南都

放逐苏轼兄弟不是神宗本意,神宗多次想起用苏轼,总被妒忌苏轼才华的老年庸相王珪软磨硬泡,拖延阻止。元丰八年(1085)正月底,疾病缠身的神宗不再知会宰辅,亲书手札:苏轼仍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汝州(今河南汝州市)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常州居住。

二月初,五十岁的苏轼携家人至南都,拜会七十八岁的张方平,老人久病习佛,授苏轼以《楞伽经》及所藏禅月罗汉十六轴,并交他三十万钱托代翻印布施于江淮间,以弘佛法。同时,张方平让苏轼为他整理文集,并要苏轼“删除其繁冗,芟其芜秽”,苏轼欣然从命。

二月底,苏轼在张府作《保母楊氏墓志铭》、《赵康靖公神道碑》、《传神记》、《记梦并叙》等诗文。诗人画家程怀立为苏轼画像。

三月五日戊戌,三十八岁的神宗驾崩福宁殿,苏轼在南都代张方平作《神宗功德疏文》。此次留居张府两月有余。

四月三日,苏轼离南都,回常州。

四过南都

元丰八年(1085)九月十六日,苏轼以朝奉郎回京,调任礼部侍郎。

十一月初二,苏轼别登州,经莱州(今山东莱州市 )过济南、郓州(今山东郓州市),抵达南都,拜见张方平,张方平为苏轼的还朝重用而高兴,两人盘桓把晤,相谈甚欢。数日后,苏轼赴京上任。

五过南都

元祐四年(1089)三月十六,五十四岁的苏轼以龙图阁学士出仼浙西路兵马钤辖(管辖隶属于浙西路的六个州郡)兼知杭州。

五月,苏轼离京,带家人直赴南都,晋谒四年未曾见面的八十三岁的张方平。张方平见苏轼虽贵为帝师,可对自己依然恭敬如旧,精神振奋,谈兴大发,向苏轼叙述仁宗皇祐二年(1050),自己认知杭州的经历。两人朝夕相处,畅谈杭州人文名胜,老人一再要求苏轼全家多住些时日。

已是应天府通判的张恕对苏轼说,这是四年来老人家第一次如此话多。苏轼在张府遇见刚从西京(河南洛阳市)通判移知海州(江苏连云港市 )久别多年的知音挚友王巩,二人执手唏嘘,哽咽无语。在留居南都一个多月中,苏轼除了陪伴张方平老人外,还专心撰写范镇公墓志铭。

在南都,南京留守李承之宴请苏轼一行,好友陈师道从徐州至南都看望苏轼,也应邀与宴。

六过南都

元祐六年(1091)一月底,诏命苏辙以龙图阁学士、吏部尚书、御史中丞为中大夫,守尚书右丞。

二月初四,下诏杭州,苏轼以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还京。苏轼连上三状辞呈,说明兄弟同在中枢,与之不合。高太后不允,明言此为盛世之象。

五月十九,苏轼决定暂缓回京,率家人抵达南都,一边候旨,一边谒伺张方平。到乐全堂张家,见到生命垂危的张方平,苏轼掩盖悲痛,笑言相慰,并泡上哲宗特赐名茶,老人露出会心地喜色,虽语不成句,连比带划,二人却能准确交流。虽然老人吐字不清,但苏轼明白,是惦念在朝的苏辙。

在留居张府的几天里,苏轼遵从张方平意愿,代作《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并上《杭州召还乞郡状》。因圣命难违,不便再留,遂告别恩公还京,不料竟成永诀。

十二月初二,张方平薨于家中,享年八十五岁。八日,讣告到颍州,苏轼心如刀绞,首作《祭张文定公文》后,即用唐人服座主丧、缌麻三月之礼成服。十一日再祭,作《题张安道诗后》,留存荐福禅院。

七过南都

元祐七年(1092)正月二十八,五十七岁的苏轼以龙图阁学士充淮南东路兵马钤辖知扬州军州事。二月二十六,苏轼到扬州任上。七月,苏轼回忆张方平,满腹伤恸,再作《祭张文定公文》。同时,撰完了长达七千多字的《张文定公墓志铭》,并郑重地设位祭告,然后,交张恕刻石。

八月九日,张方平葬于家乡。

八月二十,苏轼接诏命,以龙图阁学士兼侍读、兵部尚书兼差南郊卤簿使还朝。九月九日过南都,带家人吊祭张方平,三作《祭张文定公文》。

八过南都

元祐九年(1094)四月十一日,苏轼被罢去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定州知州,以左朝奉郎、知英州(今广东英德 )军州事。五月初,苏轼途经宁陵,到南都,满怀极为复杂的心情,苏轼最后一次跪祭了张方平,这是他十七年在南都停留最短的一次。虽有好友张元明宴请,王定国专使致书苏轼求得一见,但苏轼已无心停留,匆忙南迁。到八月,哲宗五改诏令,苏轼由万众敬仰的帝王之师、元老重臣、封疆大吏降为了听候地方安置的罪犯,开始了九死一生的惠州、儋州流放生涯。

来源:商丘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