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孔子的地位由“配享”到“先圣”,昭示了李氏父子的目的

导语:在夏、商、周三代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延续、发展史,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

导语:在夏、商、周三代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延续、发展史,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弥久深远。

自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倡导“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更是为历朝历代所尊崇。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的社会政治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唐王朝初期的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父子就非常重视儒家思想,并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接连抬升了孔子的地位。

一、李渊重视儒学,孔子“配享”于周公。

李唐王朝的建立者唐高祖李渊,出身于世代以武建功的关陇贵族,对于儒学原是不怎么熟悉的。但是,在晋阳起兵后的艰难繁重的创业岁月里,李渊以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逐渐领悟到了儒家思想对君临天下、管控国家的积极作用。

这样,李渊就与儒家学说结下了不解之缘。李唐王朝建立以后,当唐高祖李渊思考着如何确立一个“思想路线”时,不可避免地偏向了儒家思想。

李渊(剧照)

于是,在武德二年,唐高祖李渊诏令国子学分别为周公、孔子修建了一所庙宇,并按四时进行祭祀、供奉。与此同时,李渊还命人寻访周公、孔子的后代,予以抚慰、安置。

武德七年,唐高祖李渊把周公树立为“先圣”,同时给予孔子“配享”的待遇。武德九年,唐高祖李渊诏封孔子的后代为“褒圣侯”。

在唐高祖李渊的高度重视、大力提倡下,唐王朝初期,朝野上下学习儒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秦王李世民自然也深受影响,对儒家学说颇为关注。

二、李世民与朝臣达成共识: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1、自我的学习悟解。向来酷爱弓马骑射、喜读兵书的李世民,原本对儒家经典几乎不曾涉猎、研读,更谈不上体会应用。可是,随着李氏大业的发展需要,加之僚属们的影响,李世民也在战乱年代体会到了儒家的思想理论在统御军队、管理使用人才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于是,李世民也在戎马倥偬之际,利用闲暇研读儒家经典。

久而久之,李世民初步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治理好天下,必须让世人知上下,明贵贱,懂礼仪;要想改善社会环境、改良风俗习惯,必须借助儒家思想。胸怀大志的李世民,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越深,对孔子、孟子等先儒也就更加推崇和敬仰。

李世民(剧照)

唐太宗李世民承继大统之后,面对战乱后萧条衰败、民不聊生的社会局面、经济现状,就欲从儒家学说中寻求恢复发展乃至振兴之道。为此,李世民经常与大臣们谈论儒学,赏析其中蕴含的治世哲理,并努力践行于百废待兴的李唐王朝。

贞观二年六月,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们说,“朕今所好者,唯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他还形象地说,儒家思想就像是飞鸟的翅膀、鱼儿赖依活命的水源,如果飞鸟失去了翅膀就不能够飞翔,鱼儿离开了水源,也就不能够存活。那么,大唐王朝离开了儒家思想的指导,也就难以有令人满意的发展。

李世民与朝臣谈论儒学(剧照)

而且, 李世民还认为,孔子的思想,在战乱年代难以行得通;商鞅的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在和平时期也算不上好的治国之道。既然两者各有所侧重,有着一定的差别,甚至对立,那么对这两种思想就不能一概而论。

由此可见,这时的唐太宗李世民已经认识到,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的那种贬低古道、崇尚严法的思想过于残虐,不是王者仁政之道。而且,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很有些对立之处,不能同时用来教化万民。

2、朝臣的谏言劝解。在李世民自省自悟的同时,魏徵等人也进一步向李世民解释商鞅、韩非他们的那一套,解决当时的一些问题,一时间急用或许有成效;但若着眼于长治久安,通用于各个时期,就不太合适了。

谏议大夫王珪也曾经对李世民说,汉朝时的宰相们,都精通一种或多种经学。当国家遇到了需要解决的政务时,他们都能引经据典地予以处置。但是,大汉后的一些朝代,偏重于以武治国,不能充分地重视、发挥儒家思想的作用。甚至“参以法律”,导致“儒行既亏,淳风大坏。”李世民听后,深以为然。

王珪(剧照)

这样一来,大唐王朝贞观时期的君臣,达成了治理天下就应该运用儒家思想的共识。

3、达成共识的原因。贞观时期的君臣,之所以如此重视儒学,是因为他们都清楚儒家思想自有它的妙用。

《旧唐书•儒学传》中这样说:“古称儒学家者流,本出于司徒之官,可以正君臣,明贵贱,美教化,移风俗,莫若于此矣。”

这一认识,充分揭示了统治者尊崇儒家思想的根本目的,那就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保障封建皇权,用外表看来比较柔和的方式进行封建统治。

三、李世民立孔子为“先圣”,光大儒学。

在这种执政思想的指导下,李世民开始进一步抬升孔子的社会地位,光大儒学。

贞观二年,李世民专门在国学设置了孔子庙堂,而且不再以周公为“先圣”,改以孔子为“先圣”、以颜子为“先师”。

孔子(像)

国学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增建房舍四百多间,国子、太学、四门、广文也都增加了生员数额。而且,唐太宗李世民还亲自多次到国学了解办学情况。曾让祭酒、司业、博士等人讲解儒学,然后根据他们讲解的情况,都给予了赏赐。

李世民对儒学的高度重视,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上下学习儒学的积极性,导致“四方儒生负书而至者,盖以千数。”甚至影响到了吐蕃及高昌、高丽、新罗等地区,他们也都安派遣子弟前来学习。于是,“国学之内,鼓箧升讲筵者,几至万人,儒学之兴,古昔未有也。”

大唐及外来学习者(像)

贞观四年,唐太宗李世民诏令全国各州、县立孔子庙。贞观十一年,李世民下诏尊孔子为“宣父”,并在兖州为孔子修建了庙宇,而且调拨了二十户人家专门服务、供养孔子的庙宇。

这样一来,唐太宗李世民的尊孔崇儒、光大儒学的行为,远远地超过了唐高祖李渊,把孔子的社会政治地位提升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主要参考文献:《贞观政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