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清朝大臣戴梓的连珠枪厉害吗?康熙为何不装备军队,原因不简单

康熙年间,满清大臣戴梓曾发明了一种“机关枪”,据说它可以连续发射子弹28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可令人惊讶的是,康

康熙年间,满清大臣戴梓曾发明了一种“机关枪”,据说它可以连续发射子弹28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器。可令人惊讶的是,康熙皇帝似乎对这件“机关枪”并不感冒,只是将其把玩了一番,继而永久封存于军械库。康熙皇帝是否错过了一次强军的机会?他舍弃“机关枪”的背后,是否还存在很多不为人知的隐情?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自1840年开始,清军以弯弓战马对抗洋人的火枪利炮,最终输得一败涂地。对于这一点,不少后人都曾扼腕叹息,称康熙年间一位普通文官,发明出了一种神奇的“机关枪”,只可惜没有被康熙皇帝采纳,清朝从此错失了一次强军的大好机会,否则历史必然会被重新改写。这位发明了“机关枪”的人究竟是谁呢?他便是清康熙朝的翰林院侍讲学士戴梓。

戴梓字文开,号耕烟老人,祖籍浙江仁和,他是清代康熙时期的官员,也是清初著名的火器专家。康熙13年,三藩在国内作乱,戴梓毅然参军报效国家,后因平叛有功,被授予道员一职,随后又因功受康熙皇帝召见,被授为翰林院侍讲。

戴梓一生虽受孔孟之道熏陶,但是对于科学之术更加感兴趣,他不但通晓兵法,而且还懂天文、擅数术,是一位难得的博学多才之士。不过戴梓一生的成就并不在于此,真正令其名传后世的功绩,还是因为他所发明的先进武器。

在康熙26年时,戴梓成功制造出了“子母炮”(又名“冲天炮”),该炮威力十分巨大,曾在清王朝剿灭噶尔丹,以及平定三藩的战役中发挥巨大威力,被康熙皇帝御封为“威远大将军”。不仅如此,后世学者盛赞的“清代机关枪”也是出自于戴梓之手,该武器甚至被誉为了“最有可能改变中国历史的武器”,它的名字叫做“连珠火铳”。不过遗憾的是,相比于“子母炮”而言,连珠火铳并没有令康熙皇帝加以重视,反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

康熙为何会重用子母炮呢?我们倒不如来了解一下该炮的具体情况,据史料记载:“(子母炮)长二尺一寸,重三百余斤。弹形如瓜状,每枚重二三十斤,内装子弹……发射之时,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降,片片碎裂,锐不可当”。子母炮的射程约为300米左右,而且射出的还是开花弹,其威力自然可想而知。在对抗噶尔丹与三藩的骑兵之时,子母炮可以显现出巨大的威力,不仅能在远距离范围有的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也具有震慑敌人的威力,对于提高清军士气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17-18世纪时,西欧国家的火枪已经开始被广泛应用,而当时的大清,却依然停留在祖先的“轻弓快马”阶段,并未对火器形成足够的认知。可是从作战效果来看,火枪无论是在射程、威力、以及操作上,都远远优于弓箭,戴梓所发明的连珠火铳,更是大大弥补火枪装填弹药时间过长的缺陷,从任何角度分析,开明的康熙皇帝也应该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可康熙为何对此无动于衷呢?其实康熙皇帝也有自己的“苦衷”。

在讨论该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说一下戴梓连珠火铳的工作原理。清代翰林院大学士纪晓岚在作品中记载,连珠火铳形似琵琶,火药和铅弹都存于枪身上部,被称作“铳脊”。火铳共有两个机轮,扳动扳机一次后,火药和铅弹自动落入铳筒之中,第二次扣动扳机,撞针就随之发生动作,激发火药推动弹丸发射,如此重复之下,28发弹丸便会连续射出,直至射击结束后,才需要重新装填火药与弹药。

关于连珠火铳未被广泛装备于军队的原因,清人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传说戴梓在发明了连珠火铳之后,于夜间偶得一梦,梦中一位神仙斥责戴梓曰:“上帝好生,汝如献此器,使流布人间,汝子孙无噍类矣。乃惧而不献”,意思就是说,连珠火铳是一件大杀器,一旦流传开来,必然会为祸人间,令不少生灵为之涂炭。如果不听劝告,则戴家必然会遭受报应,甚至还会断子绝孙。

不过传说始终是传说,不足以作为信史,并且戴梓已经将连珠火铳献给了康熙皇帝,足以证明该传说为后人臆测之语,正因如此,连珠火铳未能普及的最终原因,还是在于身为皇帝的康熙。

后世历史学家曾对该问题进行过分析,认为连珠火铳并不具备被广泛推广的条件。首先,戴梓的连珠火铳,虽然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机关枪”,但是其本身也有诸多缺点。首先,枪械的击发过程完全靠火药产生的气体助推,如此一来,便需要枪械气密室足够严密。可是连珠火铳的机械构造复杂,在连续发射时,气密室本身开闭频繁,导致封闭程度大大降低,继而令发射的子弹射程会逐渐缩短。

再者来说,清代时期依然处于传统的农耕社会,其生产力相对较为低下,工业水平也极为落后。如果单纯制造弓箭的话,只需要选择优质的木杆与翎毛即可,而想要制造枪械的各种精密零件则相对困难很多,以清代的生产力程度来看,显然难以达到合格的水平,制造出来的产品,也多半会出现尺寸不符或者是枪药炸膛等状况。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按照清初的科技生产力来看,想要大规模制造枪械,无异于让原始人在山洞内组装一台摩托车。

最后一点,便是清初的统治者没有资本主义生产规模的先进观念。自明朝中叶之后,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与劳动力,不过至清军入关之后,统治者将重点放在了稳定统治方面,并未着力重点发展社会生产力,对于建立批量生产军械的军工厂,更是没有任何的概念,故此无法对戴梓的连珠火铳进行批量生产以降低单价。我们换一句来说:即使康熙皇帝同意对连珠火铳进行批量生产,其本身造价格之高,以康熙朝的府库财力根本无法进行财力的支持。

综上而言,连珠火铳未能被清军广泛采用,其实具备很多深层次的原因,而非后人想象中的那般简单。不过从实质上来看,戴梓本人对于清初政局的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一位令后人敬仰的兵工高手。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