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陆游的《诉衷情》与辛弃疾的《破阵子》相似度极高,谁抄了谁?

文/蓝梦岛主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金人入侵,靖康之耻,北宋灭亡,皇室南迁,国家不幸诗家幸,亡国之痛激发了爱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金人入侵,靖康之耻,北宋灭亡,皇室南迁,国家不幸诗家幸,亡国之痛激发了爱国志士的创作灵感,南宋因此诞生了一种以抗金复国为主题的诗词流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名篇,除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还有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以及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居士。二者都是南宋初期人,除了同为诗词名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爱国将领,都曾征战沙场,抗金杀敌。

(陆游画像)

巧合的是,陆游与辛弃疾还有着极为相似的人生轨迹。陆游被弹劾罢官,辛弃疾仕途屡遭打压,二者晚年都长期归隐山居,专心治学,不问政事,唯一无法动摇的是恢复中原的信念。

晚年隐居期间,陆游写下了惊世名篇《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辛弃疾写下了千古绝唱《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无论是词作主题和结构,还是描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两首词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辛弃疾画像)

先看陆游的《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诉衷情》)

再看辛弃疾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两首词都以回忆曾经的戎马生涯开启,又都以感叹自己壮志未酬身将死结束,都表达出作者对驱除胡虏、北定中原的殷切期盼,其中既有雄心,又有无奈,同样震撼的语言,同样复杂的情感。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说的都是志向与功名;“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说的都是梦境与疆场;“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可怜白发生”说的都是人之将死,壮志未酬……

总之,陆游的《诉衷情》与辛弃疾的《破阵子》确实有诸多相似之处,很难说是巧合还是借鉴。

(陆游:匹马戍梁州)

从时间上来看,辛弃疾的《破阵子》大致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而陆游的《诉衷情》具体创作时间不可考,但可以肯定是写于淳熙十六年(1189年)他被弹劾罢官后之后。也就是说,《破阵子》应该早于《诉衷情》问世。

但是,并不能由此断定《诉衷情》是《破阵子》的仿作。一方面,陆游隐居山野,未必读过《破阵子》,另一方面,陆游年长辛弃疾15岁,无论从名望、辈分还是操守上看,他在写《诉衷肠》时都不太可能受到《破阵子》的影响。

笔者倾向于认为,陆游的《诉衷情》与辛弃疾的《破阵子》之所以主题一致、结构相仿、内容相似,那是因为他们写词时所怀的志向与情感完全相同——复国之志、爱国之情。

(辛弃疾: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公元1207年10月3日,辛弃疾与世长辞,终年68岁,临终大呼:“杀贼!杀贼!”

公元1210年1月26日,陆游驾鹤西去,终年85岁,临终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本文涉及年龄,按照旧时习惯,均是按农历算的虚岁。)

那么,对于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各位读者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哪首词更胜一筹?诸多相似的原因又是什么?欢迎留言各抒己见。

参考资料:《全宋词》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20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