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邯郸之战——虎狼之秦前所未有的惨败

公元前259年,也就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以秦军大获全胜而告终,长平之战赵军高达损失四十余万人。令

公元前259年,也就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以秦军大获全胜而告终,长平之战赵军高达损失四十余万人。令人疑惑不解的是:携此大胜的秦军为何没有一举灭亡掉赵国?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得从被长平之战辉煌光芒所遮蔽的邯郸之战中去寻找。

邯郸之战并没有长平之战那般令人瞩目,但邯郸之战的结果却影响了战国之后数十年的进程,此战宣告了秦昭襄王时代秦国的东出终于被扼制住了,秦国与六国的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接下来,本文将详细的叙述一下邯郸之战前前后后的经过和影响。前奏

在秦昭襄王四十七年九月,结束了长平作战任务的秦军紧接着在四十年十月有发动了新的攻势。这次的目标是继续深入赵国境内,秦军被一分为二,一路由王龁带领攻占了邯郸西北的皮牢,另一路由司马梗带领攻占了赵国的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一带。这次的军事行动于四十八年正月顺利结束,秦军基本完成了此次作战的目标。不过,我们会发现这次军事行动,取得长平之战胜利的白起却没有指挥这次战,因为在长平之战后白起便已经重新回到了秦国。推迟进攻

范雎借助秦昭襄王夺回秦国大权的功劳,而成为了秦昭襄王的心腹大臣。长平之战后,韩、赵两国感到十分的恐惧决定向秦国派出说客苏代,以割地求和来换取和平。

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了苏代与范睢的一番对话,苏代认为如果白起要是继续消灭了赵国后,白起的功劳会就更大,这样一来范雎的位置就在白起之下了。

于是,范雎就向秦昭襄王提议应该接受韩、赵两国割地求和,停止继续用兵。正是这番言论,白起听闻后与范雎就产生了矛盾。从表面上看,这是白起和范睢的个人矛盾,但实质上却是白起和秦王之间的矛盾,诚如苏代所言,白起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秦昭襄王已经不能在给白起更高的奖赏了。功高盖主实乃为臣下之大忌,此时的白起也陷入了这个困境,为其之后被赐死埋下了伏笔。攻击邯郸

秦昭襄王王四十八年九月,经过了九个月休整的秦军再次发动了对于赵国的攻势,此次的目标是赵国首都邯郸,意在一举灭亡赵国。与只同时,秦军的前线指挥层有了重大调整,白起和王龁都没有成为此次作战的统帅,而是由此前并没有任何历史记载的五大夫王陵担任秦军主帅,负责此次攻赵之战。从秦国的爵位制度看,王陵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战功,因为五大夫只是秦爵二十级中的第九级。其爵位不仅低于白起的大良造(第十六级),也低于此前与廉颇作战王龁的左庶长(第十级)。这样的主帅任命已经预示了此次邯郸之战可能会失利。

不出所料,不善于作战的王陵在攻击邯郸的过程中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即便是在秦军大力增援的情况下仍旧了损失五校人马(校;古代军队编制名,其部队长为校尉,直接受将军统帅),一个校下面设若干个曲,一曲大概是一千多人。所以秦军大概损失了数万人左右。作战斗失利使得秦昭襄王决定再次启用白起,正好此时白起的病也好的差不多了。可是白起直言不讳的说到“邯郸实为易攻也。远绝山河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应之外,破秦军必矣。”白起的这个说法让秦昭襄王感到很不爽,亲自命令白起上前线无果后,又再次派秦相范睢去请白起,以自己的病没有完全康复为理由抗命不从。

白起这样,秦昭襄王也并没有再说什么。这时候秦昭襄王有想到了一个人——王龁,王龁在长平之战前期对阵廉颇毫不逊色,连破赵军几道防线,拥有出色的攻坚能力。就这样王陵被免职,王龁被派到了邯郸前线。但是,王龁担任主帅后,秦军的作战还是没有什么起色,此时秦军整整围困邯郸了八九个月的时间,而城内的赵军依旧岿然不动,战斗意志十分的顽强。支持赵军战斗下去的不仅仅是保家卫国的精神,还有正在赶来支援赵国的诸侯联军。援军和反击

正应了白起的那句话,秦军真正的对手实际上是已经到了。此时的赵国通过外交手段已经与魏国和楚国达成共识,一同合纵抗秦。其中“毛遂自荐”和“窃符救赵”两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本文就不加以赘述,这两个故事基本上已经详细的描述了赵国求援的整个过程。现在赵国的援军已经在路上了,但是秦军仍然没有退兵的意思,邯郸包围战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

平原君赵胜见形势如此危急,感到十分的担忧,手下门客李谈提议平原君此时应该散尽家财招募死士出击秦军。平原君立刻就同意了这个决策,招募了三千名死士,李谈自告奉勇同去出击秦军。三千死士勇猛无比,在秦军阵中左右拼杀毫无惧色,秦军因此而向后退却了三十多里,以避免赵军的再次攻击。就这样危如累卵的邯郸再次获得了宝贵的时间,此时魏楚联军已经赶到战场,秦军一时间损失十分的惨重。最终的战败

得到败报的秦昭襄王本心情就十分的不爽,而白起又不知好歹的说:“秦不听臣,今如何矣!”秦王此时决定给白起最后一次机会,但是白起仍旧是是以称病为由不去赴任。于是,秦昭襄王就免除了白起的一切官职和爵位,使之成为了一个普通士兵。

白起依旧不去前线,但是仗还是要打的,诸侯联军的攻击更是不会而停止的。秦昭襄王五十年十二月,秦国决定再次向前线增兵,为了给王龁军队退路的安全,秦国援军驻扎在汾城(今山西省侯马市北)以接应王龁。王龁军队虽然最终撤退到了汾城,但是郑安平的两万军队却被联军包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这次的投降是秦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秦军在商鞅变法后第一次出现了大规模投降事件。至此,邯郸之战正式宣告了秦军的惨败。

邯郸之战,秦军不仅在战场上失败了,而且在外交上面处于一个绝境,秦国对于六国的战争也十分被动。秦昭襄王感慨道:“今武安君既死,而郑安平等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秦国虽败,但是东出的决心依旧不变,在调整了对外扩张手段后,向六国持续不断发动了攻击,而邯郸之战的胜利战仅仅是回光返照而已,最终的胜利者还是秦国,其在公元前221年最终统一了天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