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瑚琏之器端木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末年卫国人。他是圣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黎公”,明嘉

端木赐,字子贡,春秋末年卫国人。他是圣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一个。子贡在才能、德行、经商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评价,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外交家,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一、止吴霸越,乱齐存鲁

子贡的学问表现在他的口才之上,根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记载“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子贡的巧言善辩,常常令孔子都自愧不如。

《史记》中记述,齐国田常想要谋反,但是害怕高昭子、国惠子、鲍牧和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转移他们的军队去攻打鲁国。但是这件事传到孔子耳中孔子就慌了,鲁国是孔子的故国,孔子怎么能看着国家危险?于是孔子召集门下弟子,希望他们能游说齐国。这时子路自告奋勇,孔子制止了他;子张站出来,孔子还是摇头;子石请求,孔子依然不满意。只有子贡站出来,孔子才眼前一亮,让子贡前去救鲁。

子贡来到齐国后,游说田常:“您攻打鲁国是一个错误。您想想,鲁国国君愚昧大臣虚伪,他们的士兵又不喜欢打仗,您去攻打这样一个国家有什么用呢?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城墙又高又厚,士兵尽是些精兵强将,这样的国家才容易攻打。”田常听了后,当然不愿意,怎么我觉得容易的,你就认为难;我觉得难的,你就认为容易,到底是什么居心?

子贡继续说:“如果忧患在国内,就要去攻打强大的国家;如果忧患在国外,就去攻打弱小的国家。您在朝中多次未能被授予封号,不就是因为朝中有大臣反对您吗?这就说明您的忧患在国内。如果您要攻占鲁国,若是打胜了您也没有功劳,反而让君主更加骄纵,大臣更加尊贵,这对您是不利的。如果去攻打吴国,就算是失败,那大臣率兵作战朝廷势力就会空虚,这样您不就没有对手了吗?”

田常一听,有道理,但是军队已经去往鲁国,现在中途转向吴国,大臣不会怀疑吗?子贡表示,您就按兵不动,我来说服吴王攻打齐国,您就是正当防卫了。于是子贡又去往吴国。

到了吴国,子贡就对吴王说:“大王,齐国就要吞并鲁国,这会让齐国的势力扩大,对于吴国是非常不利的事情。在两个国家不相上下的时候,任何一方就算得到了一点筹码就会超过另一方。您去救援鲁国,既声名显赫,又遏制了齐国,两全其美。”吴王听了,说:“好是好,但是我要先攻打越国才能攻打齐国。”子贡说:“您攻打完越国,鲁国早就被齐国吞并了。我去见越王,让他出兵追随您,这样名义上是讨伐齐国,实际上越国也空虚了。”吴王听了,居然有这么两全其美的事,连忙派子贡到越国。

子贡见到了越王之后,说:“吴王生性残暴,大臣们和百姓都难以忍受;国家多次打仗,士兵也疲惫不堪。现在吴国政治腐败,大王不如拿宝物迎合他,对他谦卑一点,他就一定会攻打齐国。如果他没有取胜,那就是您的福气了;要是取胜了,他就会继续攻打晋国,到时候我去见晋国国君,让晋国攻打他,这样就会削弱吴国的势力。这样一来吴国的精兵都在齐国消耗的差不多了,重兵又在晋国被牵制,您趁此机会攻打,就可以消灭吴国。”

后来子贡又返回吴国安抚吴王,让他对越国放心,又到晋国对晋国国君说:“现在齐国和吴国就要开战,如果吴国不能取胜还好,一旦吴国取胜吴王就会带兵进攻晋国。您应该提前准备好战斗。”晋王听从了子贡的话。

后来子贡前往鲁国,果然齐国和吴国打了起来,把齐国打得大败,然后果真逼近了晋国。吴晋争霸,晋国大败吴国,越王听说吴国战败,立即袭击吴国,吴王听闻赶紧返回吴国,和越国在五湖一带打了起来,结果吴王被越王所杀,吴国灭亡。

子贡这在中间凭借着一张嘴,就将吴国和齐国之间战争挑起,使各国形势发生了变化,晋国变得强大越国称霸,扰乱了齐国,灭掉了吴国,反而要遭殃的鲁国平安无事。要说这子贡的一张嘴,真不亚于纵横家的苏秦张仪,怪不得孔夫子都甘拜下风。

二、经商奇才,端木遗风

子贡不仅在外交上有着出众的口才,在经商上也有突出的成就。在《史记》中记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意思就是子贡擅长囤积居奇,贱买贵卖,随着供需情况转手谋取利润,家产积累千金。

子贡在孔子那里学习,离开后到卫国做官,利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方式在曹国和鲁国之间经商。在孔子七十多高徒中,子贡是最富有的一个。在《论语》中孔子也说过:“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是说颜回在道德上已经很完善了,但是非常贫穷;子贡不被命运摆布,猜测行情,每次都没有错误。

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提到孔子名扬天下的原因。子贡可以乘坐四马并辔(pei)齐头牵引的车子,携带厚礼去拜访诸侯,所到之处,国君只与他行宾主之礼而不行君臣之礼。

正是有子贡人前人后的辅助他,所以孔子得到了形势的帮助名声就更加显著。子贡每到一处就要附带老师孔子的理论,所以孔子能够名扬天下和子贡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尊师重道,感情深厚

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对孔子极其钦佩敬仰。

有一次陈子禽问子贡:“仲尼哪来这么多的学问呀?”子贡回答说:“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文王、武王的治国思想并没有完全丢掉,还在人间流传,贤能的人记住他重要的部分,不贤的人只记住他的细枝末节,文王、武王的思想无处不存在。先生在哪里不能学习,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

陈子禽又问:“孔子到每一个国家了解这个国家的政事,是别人告诉他的还是他请教的呢?”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子贡认为孔子“温良恭俭让”,就是温和、善良、恭谨、俭朴、谦让,正是这样的美德,才让别人主动告诉他。

通过子贡对孔子的评价,可见子贡多么崇拜孔子。不仅将孔子学说传扬,而且在子贡心中孔子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形象。在子贡刚刚拜师孔子的时候,对孔子还不是很相信,但是时间长了,子贡成为了孔子学说的拥护者和发扬者,他从心底崇敬孔子,对孔子评价也是最高的。

在孔子死后,子贡非常伤心,为孔子守墓六年,可见子贡与孔子感情之深。

总结

子贡在学问、口才,人品上都非常出色。《史记》中记载,子贡喜欢宣扬别人的长出,但是也不隐瞒别人的过失。子贡还非常谦虚,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一次孔子问他:“你和颜回比,谁更加出色?”子贡说:“我怎么能和颜回比呢?颜回听一个道理,能够推知十个道理,我听说一个道理,只能推导两个道理。”子贡既有才华又足够谦虚,也正是他能列“七十二贤”之一原因。

参考文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论语》

《史记·货殖列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