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从宋朝赵光义的预授阵图策略,聊一聊宋朝军队的战力是如何下降的

古代阵法说白了就是让军队发挥最大战斗力的一种方式。将帅根据兵种、武器、地形、敌人等综合因素,将己方的士兵进行“排列组合”

古代阵法说白了就是让军队发挥最大战斗力的一种方式。

将帅根据兵种、武器、地形、敌人等综合因素,将己方的士兵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所谓的阵。

士兵想要熟悉战阵,便需要不断地练习。但是阵法根据什么来演练?

古时的将领,尤其是名将大多都是阵法大家。其中很多人会将自己的“阵”画下来,这就是阵图。阵图便是士兵操练阵法的根据。

历史上最有名的阵图应该是诸葛武侯的《八阵图》了。

唐朝诗人杜甫曾作诗《八阵图》,来称颂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其实古代兵家大多都会作图,用“图”来辅助说明自己的作战意图。

《汉书·艺文志》 中著录古兵书五十三家,共计七百九十篇,附图四十三卷。

《隋书·经籍志》中录有《孙子八阵图》一卷。

隋唐时期,朝堂上考究阵图之风兴起,唐李筌所作的《太白阴经》中便有“阵图”篇,独孤及同样著有《风后八阵图记》。

但对阵图研究到的顶峰却是在宋朝。

北宋时皇帝、将帅都热衷创制阵图,军队打仗更是依靠阵图来打。

甚至皇帝会预授出征的武将阵图,让他们按照阵图来打。对于千变万化的战场,拿着个死阵图有什么用?

结束动乱的宋朝太祖皇帝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可以说凭借着自己的“一人一棍”打下了宋朝江山,其个人武力与军事实力是不容置疑的。

赵匡胤初期虽然有“杯酒释兵权”,但其目的是为了将强中央集权,避免再次出现唐末军镇割据的情况。

赵匡胤虽然对朝内的武将有所防范,但并没有一味的压制。他对不同的武将,采取不同的态度与做法。

对禁军武将,赵匡胤则严加防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兵权收到自己的手里。

对朝内腹地的藩镇武将则予以严厉打击,以防藩镇武将做大。

但赵匡胤对待边防的武将则予以无限信任,甚至允许边防武将任意蓄养死士。因为赵匡胤知道辽国与西夏是自己的心腹大患

若想解决夏、辽的问题,他必须依靠边防的武将。

《宋史·列传卷三十二》

其族在京师者,抚之甚厚。郡中筦榷之利,悉以与之。

恣其贸易,免其所过征税,许其召募亡命以为爪牙。

凡军中事皆得便宜,每来朝,必召对命坐,厚为饮食,锡赍以遣之。

由是边臣富赀,能养死士,使为间谍,洞知敌情;及其入侵,设伏掩击,多致克捷,二十年间无西北之忧。

赵匡胤如此做法,除了相信自己的实力外,便是知道:不能随意干涉临场武将的指挥。

有句话叫“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是因为远在千里的国君不熟悉战场的具体形势,若对临场武将妄加命令,影响临阵的判断,肯定出现不必要的错误,甚至会导致全军覆灭。

战场上出身的赵匡胤自然明白其中的重要性。

因此赵匡胤对前线将领充分信任,对具体的战役让其“自由发挥”,只是在宏观战略上把握方向。

但这一切到了宋太宗时期就变了。军事能力不足,偏偏对军事指手画脚的宋太宗

历史上一直有赵光义通过谋害赵匡胤来篡取皇位的传闻,对于这一点本文不多加评论。

赵光义对武将的“不信任”要远胜他的哥哥宋太祖。

只要是武将,一律在赵光义打压的范围内。对于边将,他更是随意插手指挥。有人会问了:赵光义在开封怎么指挥边将?当时又没有电话。

没有电话,但赵光义有另类的手段,这个方法既简单又荒谬:阵图。

我们先来看看赵光义给即将出征的武将预发阵图的记载:

太平兴国四年,辽国大举进攻宋朝,崔翰等即将率军出击时,宋太宗就“赐阵图,分为八阵,傅以从事”。

赵光义:你们得按着阵图来打仗啊!

雍熙四年,宋太宗召前线武将潘美、田重进、崔翰入朝,将自己制作的“平戎万全阵图”交给他们,并且“亲授以进退攻击之略”。

赵光义:你们记着按我说的“策略”行事啊!

至道二年,王超、李继隆等统帅两路大军围剿李继迁势力,宋太宗同样亲授阵图,并对大将傅潜叮嘱道“朕自为阵图与王超,令勿妄示人,超回日,汝可取图观之”。

赵光义:我的打仗秘籍不能轻易示人,让别人看了就不灵了。

赵光义军事本领不强,却始终不曾放弃过军队的指挥权,要求他们必须严格按照预授的阵图来排兵布阵。

战场上瞬息万变,你一个死的阵图能应付的了?

别说,还真让赵光义发明了一个“万能”的阵法,那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平戎万全阵”。万能阵法——平绒万全阵

若说这个阵有什么特点,那就是人多,前后左右得需要14万的士兵。

阵法内的兵种与器具很是全面,拒马、望楼、床子弩、弩兵、棹刀兵、剑兵、枪兵、战车、骑兵。可以说宋朝的所有兵种与战争器具都包含在内了。

另外战车不仅用于防守,还用于运输与储存,粮食、军用物资等都在车中存放。

《武经总要·前集卷七》

三阵图凡用兵士十四万九百三十人(十一万三百八十人步,内二百四十人充望子;三万六百五十人骑,内六百五十人充探马。数内骑军及无地分兵士共四万五千六百五十人,三万六百五十人骑,一万五十人步也)。

其兵士队于阵内列行(拒马五千七百六十,枪五千七百六十,剑五千七百六十,床子弩二千八百八十,步弩五千七百六十,棹刀二千八百八十,小牌八千六百四十,步剑四千三百二十,围牌四千三百二十。望楼八座,每座望子十人,计八十人。凡阵之四面,列战车榜牌,及诸兵器,皆持满外向。车中贮糗粮、军中所用之物。又每牌面门一门为临时启闭之节)

这个阵真的能“万全”吗?

有如此多的人数,那么必然需要一个开阔的地形,仅此一条就排除了80%的战场地形,毕竟哪里有那么多那么光的平原地带让你来摆阵。

其次这个阵型的攻击力极低,可以说是偏防御的。看到“平绒万全阵”的介绍,我们会感觉赵光义不是在布阵,而是建营地。

没错,赵光义的万全阵便是一个移动的营地。营地对于敌人来说,只要对方不攻击那么它的杀伤力就是零。

另外如此庞大的阵型,其机动力必然是极差的。面对骑兵组成的辽兵,这个阵容的作用极其有限。

至于万全阵实际的效果,我们在历史中不曾看到,但终赵光义一朝与辽作战中总是失败,可见他的阵没有那么“万能”。

宋朝与辽国,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

赵光义想出个防守为主的阵法,也是没办法。谁让他的军事能力差他哥哥赵匡胤太远了呢。

宋太宗即位后,在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雍熙三年(989年)分别对辽国开启北伐,但均以失败告终。

当然北伐失败的原因除了赵光义的“阵图”手段的限制,便是赵匡胤时期确立的“强干弱枝”政策,这两个原因削弱了宋朝军队的战斗力。

(所谓强干弱枝就是加强中央控制的禁军的实力,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宋朝两次北伐的失利,让辽国认清了一个事实:原来大宋打不过我们啊!

于是辽国在大宋第二次北伐失败的同一年,也就是雍熙三年对宋朝发动反攻。

至于结局当然又是大宋战败。

宋朝的数次战败,使得宋朝君臣由最初的进攻战略转向防御战略,也就有了雍熙四年的“平绒万全阵”,这个堪称乌龟壳的防护大阵。

宋太宗一面在战略上采取消极防御,使得大宋丧失了对辽的主动权。

又加强对武将的控制,预授阵图剥夺了临阵将帅的临场发挥权,这样的宋朝军队战斗力怎么能高?

宋太宗预授阵图成了宋朝的惯例,真宗、仁宗、神宗时期一直奉行,虽然宋朝皇帝们牢牢控制了军队,但也大大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

宋朝的结局,在其刚刚建立的时候就预示了。阵法的关键在于变化

仁宗时期官修的《武经总要》,其中第七卷、第八卷专门记录了宋朝开国以来所制阵法,但没有宋太祖一朝的阵图,反而称赵匡胤“恭惟艺祖皇帝(赵匡胤)以武德绥靖天下,于古兵法靡不该通”。

不懂古兵法可以说的过去,但不懂阵法怎么指挥士兵?赵匡胤能统一五代十国,难道都是让士兵一窝蜂冲上去的吗?

难道军事成就如此高(结束了五代以来的混乱)的人,却是个不会用阵法的人?

应该说赵匡胤是不拘泥于阵法。

孰知兵事的赵匡胤自然明白布阵需要:称众,因地,因敌令陈(《司马法·定爵》“陈”通“阵”)。

宋朝名将宗泽认为岳飞“好野战,非古法”,这种方式得改改,于是“授以阵图”,让其学习。

但是岳飞认为阵图是死的,战场形势却是千变万化,阵图图不可能应对所有的敌情。

那么岳飞不重视阵法?当然不是。

我在前文说了,阵法就是为了发挥士兵的战斗力,从而赢得战争。五个人会军阵配合的人,能打败3到5倍的敌人,甚至更多。

但根本没有完全一样的两场战争,因此你在另一场赢得战争的阵法,不一定能帮你赢得这一场战争。

岳飞是兵法大家,自然明白阵法对士兵的作用。他的意思是不同的战场要用不同的阵法,不能拘泥于阵法。

岳飞作战的思想便是“运用(阵法)之妙,存于一心”。

《金佗稡编》

先臣(岳飞)曰:“留守所赐阵图,飞熟观之,乃定局耳。古今异宜,夷险异地,岂可按一定之图。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若平原旷野,猝与虏遇,何暇整阵哉!况飞今日以裨将听命麾下,掌兵不多,使阵一定,虏人得窥虚实,铁骑四蹂,无遗类矣。”泽曰:“如尔所言,阵法不足用耶?”

先臣曰:“阵而后战,兵之常法,然势有不可拘者,且运用之妙,存於一心。留守第思之。”泽默然,良久,曰:“尔言是也。”

结语

在对阵法的态度上,赵匡胤与岳飞是一致的。

但“略懂”军事的赵光义却以“阵图”为手段,钳制前线武将,是他真的不明白“阵法”的作用,还是他为了控制武将,选择无视?

这可能是一笔糊涂账。但在赵光义晚年被动挨打的局面,是做不得假的:

及乎贼众南驰,长驱深入,咸婴城自固,莫敢出战。是汉家郡县,据坚壁,囚天兵,待敌寇之至也。所以犬羊丑类,莞然自得,出入燕赵,若践无人之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

这真的值得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519329887@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