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历史 >

他是一个普通记者,却获得并曝光了德军重要机密,这是为什么呢?

1935年,随着纳粹势力的崛起,希特勒攫取了德国军政大权,重整军备,准备再次与英美法等囯争霸。然而正当希特勒紧锣密鼓地策

1935年,随着纳粹势力的崛起,希特勒攫取了德国军政大权,重整军备,准备再次与英美法等囯争霸。

然而正当希特勒紧锣密鼓地策划战争时,一份送到他办公桌上的文件却让他恼怒万分。这份名为《德军编制结构》的资料,厚达172页,细致而详实地介绍了德军的编制结构、武器装备、战斗序列、后勤保障等情况,还列出了168名德国部队指挥官的姓名、简历,甚至德军装甲师中刚刚组建的步兵分队的编制也赫然在列。

当时德国还在与英法虚以委蛇地进行谈判,试图麻痹对方,利用他们的绥靖政策为战争准备赢得时间。为了掩盖战略意图,那时德国的军备情况和战争计划都是高度保密的,如此机密的情报居然被公开曝光,势必严重危害德国战略利益,元首怎能不大光其火。于是他马上招来军事安全部部长、帝国保安局第六处国外政治情报处处长,瓦尔特·舒伦堡,命令他立即查明泄密原因。

舒伦堡不敢怠慢,马上展开了调查。他很快就了解到,《德军编制结构》的作者是一名英国新闻记者,在报社担任军事评论员,名字叫贝尔特鲁德•雅各布。

舒伦堡和德国情报机关研判后认为,雅各布对德国军队的情况如此熟悉,对德军重要机密了如指掌,他肯定不是一个普通的军事评论家,他一定领导着一个情报组织,控制着一个庞大的情报网,而且很可能这个情报网已渗透到德军内部,这对德国军队将要采取的军事行动,是一个极大的潜在威胁。

感到事态严重的舒伦堡把调查结果汇报给了希特勒,希特勒感到震惊,他要求一定要尽快破获这个情报网,清除德军内部潜伏的间谍。

舒伦认为,了解这个情报网底细的最好办法是把雅各布本人弄到德国来,让他亲口说出其中的秘密。于是他制定了一个针对雅各布的绑架方案,并指派特工汉斯·魏斯尔曼去实施对雅各布的绑架。

魏斯尔曼接受任务后先来到瑞士,在靠近德国边境的巴塞尔开了一家书店,伪装成出版商。他自称是德国难民,结识了几个因躲避纳粹迫害而从德国逃出来的流亡者,通过他们,他与在伦敦的雅各布搭上了关系,并邀请他来瑞士洽谈雅各布著作的出版事宜。

雅各布欣然接受邀请并携妻子一起到了瑞士,魏斯尔曼热情接待了他们。先安排他们入住一家酒店,然后到一家高档餐厅用餐。觥筹交错中,雅各布失去了警惕,完全没有察觉魏斯尔曼在饮料中投放了麻醉剂,很快便失去了知觉,看起来就像喝得酩酊大醉一样。魏斯尔曼便请侍者帮忙把雅各布抬进一辆事先准备好的汽车里,然后朝德国疾驰而去。

汽车抵达柏林时,已近午夜,从昏迷中醒过来的雅各布这才知道自己被绑架了,但他既不是富豪,也不是政治人物,他不明白是什么人、出于什么原因要绑架他,可已经落入别人控制中,他也只能任人摆布。

懵懂中,他被送到了阿尔伯莱希特王子街盖世太保的总部,带到二楼的一个房间里,舒伦堡和和一群审讯专家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

审讯开始后,雅各布才知道,对方竟然是德国情报机关,他一边抗议德国人的绑架暴行,一边申明自己只是个普通记者,对他们毫无价值。

舒伦堡当然不会理会雅各布的申辩,他出示了那份《德军编制结构》,要求雅各布回答这份资料中的情报来源。雅各布终于明白了他被绑架的原因,他没有任何理由去和这些冷酷的特工对抗,马上就如实描述了他获得这些所谓情报的渠道。

雅各布表示他的情报都来自德国公开发行的报纸。由于他是个军事评论员,出于职业习惯,他平时阅读报刊时,把包括德国在内的各国报纸上刊登的有关军事情况的报道都剪下,保留起来,然后进行分析整理,从而获得了大量有用的情报。《德军编制结构》就是他从报纸上的新闻报道中整理出来的。

他举例说:“我从一条讣告消息中,得知最近换防驻在纽伦堡的是陆军第17师,师长是哈泽少将;从一条婚礼消息里,发现新郎修滕梅鲁曼少校是个通信官,他的岳父是第25师第26团威鲁上校团长,参加婚礼的有25师师长夏拉少将,师部驻在斯图拉特……”

雅各布的供述让德国人感到匪夷所思,他们虽然不信,但德军情报部门还是按照雅各布提供的线索,查阅了一些报纸,结果使他们非常惊讶,因为事实和雅各布的陈述完全吻合。

雅各布被绑架一事很快被他妻子揭露了,德国在中立国领土上绑架英国公民的行为酿成了一桩外交事件,瑞士政府向德国提出了抗议并要求马上放人。德国情报部门在证实了雅各布确实是一名普通记者后,也就赶快找了一个台阶下,悄悄把他放了回去。但雅各布仅凭一把剪刀,一罐浆糊,一个卡片盒就得到了一个专业情报机构也得不到的情报,这种细致的归纳整理能力和缜密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给德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舒伦堡非常欣赏雅各布的这种能力。

其实,像雅各布这种通过公开刊物获得情报的事例并非个案,历史上多次发生过这样的事。虽然各国报刊的发行出版都要经过一定程序的审核,可能危害国家利益的机密信息不可能公开刊出,然而,通过对看似无关紧要的普通消息的整合归纳,仍能获得重要情报。

日本当年侵占东北后在那里拼命寻找石油,可就是没找到,要是日本有了石油,二战结果将可能完全不同。可是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在东北发现了大庆油田,并对相关情况严格保密。日本很想知道关于大庆油田的情报,可他们虽然想尽办法搜罗信息,却始终不能如愿。1964年,《人民日报》、《中国画报》、《人民中国》相继报导了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并刊发了他的照片。日本人从照片中的人物服装上判明了大庆油田的大概位置,又进一步从王进喜的先进事迹中分析出了大庆油田应该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的地带。后来,他们又从《中国画报》上刊登的一张大庆炼油厂反应塔的照片中,根据扶手栏杆与反应塔直径之间的比例,推算出了炼油厂的生产规模和年产量,后来证实,这些推算都很准确。

类似的报纸泄密事件在美国也曾经发生过。1978年6月,美国一位学者公布了一份名为《制造核弹的方法》的报告,该报告长达400页的,详细、全面地说明了核弹设计和制造的方法。这份报告的出现很快引起各国情报机构的注意,经他们评估后,认为这份资料的真实度很高,其中涉及了许多极密信息。这对于那些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来说无疑是如获至宝,于是他们纷纷派人与作者接触,希望得到这份报告。这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恐慌,美国有关机构因为担心这份报告会流失,采取了特别防护措施。

出人意料的是,这份报告的作者不是一位核物理学家,而是正在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的迪米特立•罗特,他能写出这份报告,并不是通过特殊渠道得到了相关机密资料,而是利用了报纸杂志上发表的公开资料整理分析出来的。

在一般印象里,谍报工作诡谲神秘,深不可测,往往与各种超出人们想象的黑科技和高深的专业知识以及严苛的组织训练相关,那些机密情报根本不是普通人所能触碰的。然而各种报纸泄密事件告诉我们,事实上,许多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散落在各种公开的媒体资讯里,呈现在每一个普通受众的视野中;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更是各种信息充斥于网上,几乎无所不包,网络也就成了情报机构眼中的一座宝库,他们通过逻辑推理、系统辩识、内容分析、文献调查等方法,从看似公开普通的信息中提取情报;所以每个网络活动参与者,都应该树立保密意识,谨言慎行,不能因为逞一时快而泄露信息,危害国家利益。

本文中的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江苏资讯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交流,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

为您推荐

© 2015 - 2019 江苏资讯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16-8659999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9056731@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